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摄氏度,为何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创作时间:
2025-04-01 01:56: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摄氏度,为何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HCR2PCV055349XO.html

近年来,"人造太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它通过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实现能量输出大于输入,为人类提供清洁且丰富的能源。然而,太阳核心的温度只有1500万摄氏度,为什么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个宇宙奥秘。

从"人造太阳"的模拟原理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实现的可控核聚变,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创造非常高的温度,以推动核聚变的正常稳定和高效运行。目前,我国在"人造太阳"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装置内部在1亿摄氏度高温环境下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并计划突破3亿摄氏度的反应温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氢弹爆炸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铀235等重元素的核裂变,后一阶段是在高达1亿摄氏度的环境下,氢同位素氘和氚发生核聚变反应,生成氦4原子核并释放能量。作为核聚变反应条件最低的氢,在现有人工控制下至少需要1亿摄氏度的高温,这与"人造太阳"的原理基本相似。之所以需要如此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在人工控制下,无论是参与反应的原材料数量还是压力,都远远达不到太阳内部的水平,因此需要通过提升温度来弥补这些差距。

太阳的诞生历程与其它恒星一样,都是来源于上一任大质量恒星通过超新星爆发所释放的巨量星云物质。在长期引力扰动的作用下,这些星云物质逐渐在某个核心区域聚集,使得该区域的质量越来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的星云物质向内部发生坍缩。在此过程中,原有星云物质的引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核心区域的热能,另一方面星际物质坍缩过程中的相互碰撞和摩擦也逐渐提升了核心区域的温度。最终,当温度达到1000万摄氏度、压力达到200万个标准大气压时,太阳的原始"胚胎"形成。

从常规物理学角度来看,在1000万摄氏度、200万个大气压下并不能真正达到氢核聚变的条件。这是因为,虽然高温和高压可以使自由原子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碰撞,但这种速度还不能突破两个原子的库仑势垒。然而,在太阳内部,所有原子都被电离,形成由自由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等离子状态。这些自由粒子通过量子微观世界中的量子隧穿效应,推动氢核聚变的产生。

量子隧穿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微观量子领域,通过质子的不确定性运动,有一定的几率突破原子核之间库仑力的排斥作用,从而进入其他原子核的内部,与另外的质子聚合形成新的原子核,从而激发核聚变反应。虽然这种自由原子发生量子隧穿的比例在太阳内部仍然很低,但由于太阳在诞生过程中吸聚了大量原材料,可以保证在很低的量子隧穿比例下,能够有效维持核聚变的稳定运行。

在太阳内部,4个氢原子核最终通过质子-质子链式反应,聚变形成一个氦4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定的伽马光子、中微子以及部分能量。与氢弹爆炸和"人造太阳"不同,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直接从4个氢原子作为起点,而不是以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起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内部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为量子隧穿效应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虽然量子隧穿效应的发生比例较低,但通过数量取胜,形成了这种"温和"的核聚变过程,确保了太阳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外界释放光和热。从某种意义上说,太阳内部的高温并不是核聚变形成的,而是由物质坍缩所引发的,并且由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所维持。微观世界中量子隧穿效应的发生比率,会随着恒星核心区域温度和压力的提升而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质量越大的恒星,其内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的程度越剧烈、恒星寿命也越短的重要原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