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上压接孔和过孔的孔径和公差要求有何不同?
PCB上压接孔和过孔的孔径和公差要求有何不同?
在PCB制造中,压接孔和过孔虽然孔径相同,但其公差要求却大不相同。如果将两者按照同一公差要求进行管控,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会延长交期。本文将详细解释压接孔和过孔的区别、制造工艺、公差要求以及对成本和交期的影响。
电路板上有很多孔,大多数孔是用于PCB层与层之间的互连,而另一些孔是用于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
钻孔的过程:
- 打销钉
- 上板
- 钻孔
- 下板
钻孔的两个概念:
- 成品孔径:指PCB板上通过钻孔电镀生产完成后的孔径,也就是交货时的最终尺寸。
- 钻咀大小:是指钻咀大小,PCB生产时用的钻头尺寸。
PCB的成品孔径加工过程:
- 去钻污
- 化学沉铜
- 全板电镀
- 图形电镀
钻孔的目的:
在板面上钻出层与层之间线路连接的导通孔(导通、插件、定位),通孔电镀后实现导通。
压接孔工艺的优点
- 免焊接
- 无间隙连接
- 良好的抗震性
- 较低的压入力
- 电路板变形小
压机孔的名词解释
Press-Fit也称“压接端子”,该技术是焊接安装的替代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冷连接的免焊接方式实现电接触件可靠连接,将鱼眼端压入PCB孔中,通过较小的压入力获得较高夹持力。在压入过程中,鱼眼端产生弹性变形,并提供低接触阻抗以及高可靠性的紧密连接。
高速连接器采用压接孔工艺,不需要焊接,是连接器直接插入就能固定的孔,通过引脚与孔壁的接触导通电流,从而实现信号传输。
压接孔元件的管脚像鱼眼,管脚是带有膨胀功能的,而不是带有螺纹功能的,压接后管脚鱼眼部分和PCB上的孔很好的接触,实现高速信号的传输。
连接器压入过程
- 端子预放入PCB,缩子尖端进入PCB孔,尚未产生变形。
- 端子开始压入,鱼眼开始变形,压入过程出现第一波峰
- 端子继续压入,鱼眼形变压合,变形最减小,插入力略有减小
- 端子继续下压,鱼眼形变压合变形,压入力曲线出现第二波峰
- 端子拨出时,保持力迅速到达峰值,随即迅速减小
- 端子继续拔除,过渡区和插入区此时己完全形变,与PCB间的干涉力儿乎为零
压接技术应用的PCB范围
- 高速背板
- 有高速连接器的子板,往背板上插的子板
- 大型通信板
优点
- 操作简便
- 适宜在任何场合进行操作。
-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
- 维护简便
压接孔尺寸公差
压接孔尺寸公差没有特殊标示,工厂按IPC-6012的标准去管控此类孔的公差,导致装配时因孔径太大或太小,出现接触不良和无法压接,导致“跪针”现象。
常规压接孔精度要求: PCB上的压接孔的孔径公差为+/-0.05mm,有的甚至更严+/-0.025mm。
常规PCB中金属化孔的精度要求:常规非压接孔的金属化孔的要求+/-0.075mm。
PCB的制作过程中,钻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压接孔。
在实际生产时,压机孔的孔径管控方法,需要频繁的调整钻机程序和更换新的钻咀,来管控一钻孔大小,因为钻咀在高速运转时,会在不断的磨损变小,从而导致成品孔径变小,导致压接时失效。
在进行PCB压接钻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钻头选择,根据PCB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确保钻孔的成品大小和形状,特别是孔径公差要符合要求。
- 钻孔精度,钻孔的精度直接影响到PCB的质量,因此在钻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钻头的相对坐标和深度,从而满足孔位公差。
- 钻孔速度,钻孔速度过快会导致PCB表面损伤,速度过慢则会影响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孔速度。
- 孔壁清洁,钻孔后需要及时清洁孔壁,以防止残留的金属屑或碎屑影响PCB的使用,可以选用化学除胶渣或等离子去钻污等工序进行处理。
-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沉金、OSP等方式,以保护钻孔孔壁防止氧化和提高PCB的稳定性。
成品孔径过大导致的压接后,连接器松动脱落。
压接孔成孔径过小,导致连接器压入失败,跪针。
IPC-6012里面规定的常规孔径公差为:+-0.1mm
印刷电路板有许多方面将直接影响其成本及其制造能力。钻孔的尺寸本身就对价格有重大影响。
相同的钻头直径: 如果您的板上有大量直径相同的钻头,则可能会在钻孔过程中导致成品孔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装配失效。更好的做法是更改一些钻头尺寸,以减少一种尺寸的钻孔数量。
压接孔需要管控成品孔径公差,而过孔通常不需要管控孔径公差(特殊情况除外),如果过孔和压接孔都按同一公差管控,会导致在钻孔加工时,更换钻咀的频率增加,从而增加成本和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