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医共体总医院城郊社区分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
乌兰浩特市医共体总医院城郊社区分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
心肺复苏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紧急情况下,掌握这项技能可能挽救生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及急救意识,规范急救操作技能,加强应对现场应急医疗救护处置能力,1月16日,城郊社区分院邀请乌兰浩特市医共体总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针对心肺复苏急救为全院医护人员开展培训。
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师详细介绍了急救的操作步骤、心肺复苏技术、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等多方面知识,并利用模拟人进行实操示范,从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开、贴、插、电”四步操作,到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听得懂、学得会。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演示,培训进入实战练习环节,在场医护人员纷纷上阵,分组进行模拟操作。通过反复练习,在场医护人员逐渐掌握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和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贴士
每年,我国大约有 55 万人死于心脏骤停,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若不及时有效救治会导致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状况之一。
当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4-6分钟,脑组织则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则脑死亡,而无可挽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CPR能让心脏骤停者增加2~3倍的生存机会,而每延长1分钟实施CPR,存活机会就会减少10%。所以,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生命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及后果
据统计,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大中城市仅4.5%的旁观者会实施CPR,院外猝死生还者的比例不足1%。中国急救领域专家指出:CPR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生活必备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即便您是非专业人士,只需伸出一双手,把以下简化为5步的CPR操作持续进行,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或出现专业医疗人员接手,就可能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挽救一个生命。
检查
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立即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意识是否存在;如果意识丧失,立即用5-10秒钟的时间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来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呼救
若判断患者无意识或无反应,无呼吸或呼吸状态异常(如只有叹气样呼吸),假定为心脏骤停。立即自行或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就近取来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按压
若现场没有AED,需立即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并注意以下要点保证有效按压:
按压示意图
患者体位:取平卧位,最好位于硬质平面上,如地上或硬板上。
按压部位: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部中央(胸骨中下1/3或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只手掌根部放在其上使双手重叠,用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放松时使胸部完全回弹。
按压深度:5-6厘米或使胸部厚度下陷1/3。
按压频率:100 ~ 120次/ 分钟。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对于非专业人士,持续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即可;若条件允许且施救者接受过相关培训,可在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确保患者头部后仰,捏紧鼻孔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直到看到胸部起伏。
除颤
AED的使用安全、简便,开机后按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按照图示贴电极片,放电。
AED使用图示
在每一次的急救中,我们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每一秒。希望您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让爱与希望通过知识与行动得以延续。
健康小贴士
大部分猝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久坐、肥胖、精神压力过大、高盐高糖高油等不健康饮食。
夏天运动要注意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注意不要在温度最高的时候运动,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中运动;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因为大量出汗后,身体不但缺水,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钾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直接导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