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鸟日 | 探秘广州,邂逅飞羽精灵
国际爱鸟日 | 探秘广州,邂逅飞羽精灵
《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亲密的野生动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
那你知道广州有哪些野生鸟类吗?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贯穿我国全境,广州作为东部路线的中段偏东地带,每年吸引数十万的候鸟来湿地栖息过冬,广州南沙、香港米埔、珠海淇澳岛共同构成珠江口湿地水鸟迁徙区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
而根据华南研究所的统计,广州南沙湿地监测发现鸟类185种,综合历年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记载,南沙湿地总共记录到鸟类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鹤、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褐翅鸦鹃等。
(1)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鹤形目鹤科鹤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涉禽,黑脸琵鹭(学名:Platalea minor):是鹮科、琵鹭属鸟类,体长60-78厘米,中型涉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仅见于亚洲东部。
(2)东方白鹤
东方白鹤(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鹤形目鹤科鹤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涉禽,被誉为“鸟中国宝”。东方白鹤的嘴黑色,眼周皮肤红色,虹膜为白色。东方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
(3)白琵鹭
白琵鹭(学名:Platalea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世界上白琵鹭的种群数量约有三万一千到三万四千五只,但各地的种群数量普遍不高,多数国家都只有几百对繁殖种群,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4)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是一种修长的黑白色涉禽。又名红腿娘子、高跷鸻。高挑修长的黑白色鹬,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黑翅长脚鹬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到中国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往南迁徙,常成群迁徙。
(5)苍鹭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是鸟纲、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6)反嘴鹬
反嘴鹬(学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中型涉禽,是反嘴鹬科反嘴鹬属鸟类。又名反嘴鸻,因其独特的上翘的嘴型而得名。嘴黑色,细长而向上翘。脚亦较长,青灰色。头顶从前额至后颈黑色,翼尖和翼上及肩部两条带斑黑色,其余体羽白色。飞翔时黑色头顶、黑色翅尖,以及背间部和翅上的黑带与白色的体羽和远远伸出于尾后的暗色脚形成鲜明对比,甚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爱鸟始于心
护鸟在于行
愿清晨的鸟鸣
奏响你我新一天的乐章
一起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