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这样做最有效
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这样做最有效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是应该立刻制止孩子的哭泣,还是任由他们发泄情绪?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孩子哭泣,但同时也要设定合理的界限,帮助他们学会情绪调节。
允许孩子哭泣,但要设定合理界限
哭泣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孩子有权利难过、委屈或生气。重点不是阻止孩子哭,而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在有界限与支持的情境下调整情绪,而不是无止境的哭闹。
- "你觉得自己还需要哭多久?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时间。"
- "你可以哭一下,没关系,妈妈会在旁边陪你。"
通过讨论,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节
当孩子正在哭时,家长可以通过讨论"哭多久"和"如何被陪伴"来引导他们,这不仅让孩子感觉被尊重,也能帮助他们意识到情绪是可以调整的。
- "你想自己哭一下,还是要妈妈陪你?"
- "你希望我在旁边陪着你,还是要听个笑话或玩游戏?"(看孩子最近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
让孩子开始思考,情绪自然降温和
当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时,注意力会从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进而逐渐冷静下来。帮助孩子跳脱情绪风暴。
- "你觉得自己再哭两分钟够吗?还是三分钟?"
- "哭完之后,我们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窗外的天空?"
情绪可以被允许,也可以被引导
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表达情绪,但同时也能慢慢调整,他们才能真正学会稳定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未来遇到困难也能用更好的方式去面对!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让他赶快好起来"的家长,而是一个愿意理解他、给他空间的支持者
当孩子情绪开始缓和时,要及时给予肯定
当孩子的情绪开始缓和,比如声音变小、停止哭闹或慢慢稳定下来,家长的即时肯定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调节情绪。
- "哇,你现在已经比妈妈还要小声呢!"
- "你知道怎么让声音变得很小声耶!"通过立即的肯定,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调节情绪,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避免只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强调正向情绪调节
很多家长习惯关注孩子哭闹、尖叫,却忽略了他们试图冷静下来的尝试。如果孩子发现只有失控时才被关注,就可能习惯用情绪来吸引注意力。因此,当孩子开始冷静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你有发现!
- "你刚刚很难过,但现在已经愿意慢慢冷静,这很棒!"(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
当孩子排斥安抚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太过强势或情绪化
有时候,孩子情绪失控时,爸妈越想安抚,孩子反而越抗拒。这时候与其一直要求孩子冷静,不如先停一停,想想自己的方式是否太过强势或情绪化了。
- 先观察孩子的反应,避免过于强势或情绪化。
- 让自己先冷静,改变语气与方式,减少压迫感。
- 给孩子选择,而不是强迫安抚,让他有主导权。
- 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着让他停止哭闹。
情绪调节是大人小孩都要学习一辈子的事情
情绪调节不是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的能力",也不是只有小孩才需要学习。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如何面对、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 当孩子哭闹时,我们选择耐心回应,而不是大声喝斥,他就学会用温和的方式表达需求。
-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愿意坦诚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或忽视,孩子也会学到面对情绪是正常的。
情绪管理不是一天学会,而是持续练习
情绪管理不会有"完全学会"的一天,而是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和练习。只要我们愿意持续练习,孩子也会从我们身上学到,情绪可以被理解、被接纳,也可以被调节。这是一辈子的旅程,也是让我们更懂自己、更懂彼此的过程。
本文原文来自mababy.com,由江睿毓采访撰写,咨询专家为台湾好好玩心理治疗所黄郁珊临床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