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映荆楚!看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湖北实践
繁星映荆楚!看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湖北实践
3月11日,“数字文博思享会暨‘繁星计划’湖北大学生文博短视频创造营颁奖大会”在武汉昙华林电影客厅举行。活动以“繁星映荆楚,AI创新界”为主题,汇聚政府、企业、高校及文博行业代表百余人,共探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为荆楚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腾讯“繁星计划”自2024年9月落地湖北以来,以“技术+文化”双轮驱动,助力中小博物馆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全省60余家博物馆完成探元平台入驻,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60余个,恩施、随州等多家博物馆上线微信小程序,集成导览、3D文物展示等功能;《荆楚繁星》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次,百件“荆楚瑰宝”高精度三维建模的完成,以及“楚小凤”数智人虚拟导览系统的开发,标志着文物数字化从“保存”向“活化”的跨越。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文化价值的重塑与传播范式的革新。‘繁星计划’通过政企协同、跨界联动,为全省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繁星计划”湖北负责人介绍了“繁星计划”2025年在湖北赋能规划,明确以“荆楚瑰宝”为主线,深化技术、产业与人才布局。
技术层面,5月将上线“荆楚瑰宝”线上虚拟展厅,集成AI讲解等交互功能,并联合顶尖设计团队开发高端文创产品;产业层面,依托微信生态开通“楚礼”文创商城,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馆长直播带货,同步推动“荆楚瑰宝”数字巡展。人才层面,扩容高校“繁星创作营”至年培养100名数字文博专才,与相关企业共建直播实训基地,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
该负责人还表示:“文化数字化需要长期投入与生态共建。我们将持续整合技术、资金与资源,助力湖北构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产业共荣’的文博新生态。”
活动现场,“繁星计划”大学生文博短视频创造营颁奖仪式成为焦点。湖北商贸学院作品《三翼龙座九连青铜灯:AI复活楚匠千年智造》以AI技术还原战国青铜铸造工艺,摘得一等奖;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商贸学院等10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
武汉晴川学院李老师指出,“1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创作,500余件优秀作品在视频号传播,这证明Z世代能以数字语言重构历史叙事,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荆楚主题分享环节,行业专家聚焦前沿技术应用。
腾讯“数字中轴”项目负责人李汶轩提出“三维建档—虚拟复原—IP活化”技术路径,为湖北文物数字化提供方法论借鉴;腾讯游戏熊康宏以“舞乐·青铜”主题编钟音乐会、“使命召唤”武汉樱花全球推广为例,阐释“游戏+文旅”如何构建文化出海新场景;渲奇数字科技创始人李昱谷展示的《VR曾侯乙编钟》项目,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现“敲击编钟奏楚乐”的沉浸式体验,让历史在交互中焕发新生。
活动期间,多项战略合作同步落地,“繁星计划”湖北项目组与昙华林文化运营管理公司、天堂映画等企业分别签署协议,共建“文博短视频创新创作基地”与“直播实训基地”;10家博物馆获授“数字文博先锋馆”称号,其在传播影响力、公众参与度等维度的创新实践获得好评。
本文原文来自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