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青年官兵中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马尾等遭受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压迫,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可出现以下表现:
腰痛。多数患者疼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或有反复腰痛的发作史。久坐后疼痛加重,从凳子上起身时疼痛明显。
下肢放射痛。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放射到小腿,有些可放射至足跟或脚趾。
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出现。
感觉麻木。部分患者常出现肢体的麻木感,也是因为神经受压所致。
严重者会发生下肢肌肉萎缩、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治疗
现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了充分认识,治疗上遵循阶梯治疗方案,从基础治疗、保守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循序渐进。基础治疗包括姿势预防、减轻体重、加强腰背肌等核心肌群训练,我们可以用丰富的康复治疗来重拾健康。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在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仍然是必要的,但不需要绝对卧床。逐渐可以开始正常活动,少弯腰、少运动、减少工作量。卧床休息时间以2~3天为宜,卧床最好不要超过1周。时间过长可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和骨质疏松等。
床铺以足够宽大的硬质床上铺床褥为宜,患者平卧后可使脊柱得到充分放松。过软的床垫不适于腰背痛患者使用,会使脊柱处于侧弯状态从而得不到休息。软硬合适的床铺不仅对腰背痛患者是必要的,而且对所有的人也是有益的。
物理治疗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主要目的是消炎镇痛、兴奋神经肌肉和松解粘连,促进腰部及患肢功能的恢复。比较有效的物理治疗有:超短波、磁热、干扰电、低周波、超激光、针灸等。
运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积极配合运动疗法,其治疗目的是提高腰背肌肉张力,改变和纠正异常力线,增强韧带弹性,活动椎间关节,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增加脊柱稳定性。
3.1腹式深呼吸
动作要领:取仰卧位,吸气时自然鼓起腹部,呼气时腰自然下沉。通过呼吸模式调整,放松筋膜和刺激腰部多裂肌(深层肌肉)。
3.2臀桥运动
动作要领:屈膝仰卧,两臂自然伸于体侧,两脚分开约10cm,收腹,臀部收紧,髋关节伸直,保持躯干和大腿在同一平面上。
3.3俯卧“小燕飞”
动作要领:俯卧位,将头、手臂、腿轻微抬起,注意保持正常呼吸,头和腿并不是抬的越高越好,稍微抬起即可,以不痛为前提。(如腰椎屈度大、腰椎滑脱者,可在腹部垫一个枕头)
疼痛缓解之后的巩固练习
4.1平板支撑练习
动作要领:取俯卧位,双肘弯曲支撑在床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床面。双脚支撑,收紧腹部,头部、肩部、臀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根据自身力量情况保持支撑时间,一般1分钟就可以。可重复多次。
4.2单膝跪姿超人式
动作要领:跪姿,膝盖与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缓慢伸展左臀部,抬起左侧下肢伸直,与床面平行,臀部不要旋转。同时伸直右手臂,与床面平行。收紧腹部,保持身体没有倾斜,保持十秒。换另外的一侧腿和手臂,同样保持十秒。
4.3麦肯基式
动作要领:俯卧,摆出准备做俯卧撑的姿势,伸直手臂,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尽量撑起上半身。
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可以有效刺激核心肌群力量增长,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达到良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