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年制四字底款真假辨认方法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年制四字底款真假辨认方法技巧!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9905238_121172801

乾隆年制款识是清代瓷器鉴定中的重要标识,其真假辨认不仅考验鉴定者的专业知识,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乾隆年制四字底款的辨认方法和技巧,从款识种类、字体特征到不同时期的变化,全方位展现这一鉴定领域的精髓。

乾隆年制款识概览

乾隆官窑瓷器常见的款识主要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这三种。其中,“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乾隆年制”四字款,而这两者又远多于“大清乾隆仿古”款。从整体比例来看,有着“乾隆篆书款十有六七”的说法,如果仅针对青花瓷器进行统计,篆书款能达到十有八九之多。

“大清乾隆年制”款在呈现形式上,双行排列时多无边圈;其六字篆书款常被应用于乾隆粉彩的官窑器上,不过也有少数会使用“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而“乾隆年制”款同样楷篆皆有,且篆书款多于楷书款,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之上。“大清乾隆仿古”款则通常用于仿古瓷,主要以青花篆款的形式呈现,像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这类瓷器,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此外,民窑器也会出现书六字及四字篆款的情况,部分民窑瓷器的款字书写十分规整,但大多数民窑瓷器款字相对草率,甚至有些几乎不成字形。

字体呈现形式

乾隆年制款识的字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在乾隆时期,篆书款多于楷书款,打破了明代以来以楷书为主的格局。

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例如在白地红彩品种上,曾应用过“大清乾隆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不过其数量极少。在祭红釉、霁蓝釉等瓷器上,则常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篆书款的特点也较为鲜明,其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从青花字的呈色方面来看,早期会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而且乾隆时期写款的人几经更换,所以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像“清”“乾”“隆”“年”“制”这五字的笔画均略有不同。另外,“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还有一些字体上的总体特征,比如“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不同瓷器上的乾隆年制款识

在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中,不同工艺的瓷器其“大清乾隆年制”或“乾隆年制”款识有着各自的特点。

以粉彩瓷器为例,乾隆粉彩的官窑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如粉彩山水屋舍纹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内绘有山水屋舍的通景式构图,外壁饰三处红彩竹纹,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工整大气,与精美的纹饰相得益彰,展现出乾隆粉彩瓷器的独特韵味。少数粉彩瓷器会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青花瓷器方面,“大清乾隆年制”款应用较为广泛。像蓝地黄彩云龙纹盘,敞口弧腹,圈足内敛,盘形端庄规整,胎体坚实,釉层紧密,通体以青花留白手法绘制纹饰,盘心有立龙腾跃于云中,内外壁分绘双龙赶珠纹样,尽显富丽堂皇、威严之气。其盘底施白釉,中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还有乾隆青花漏彩团花纹马蹄碗,侈口深腹,碗心素白,外壁以青花绘六处团花纹,分布均匀,间饰上下对称的折枝花果纹,纹饰细密,层次繁多,近足处绘一周卷云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霁红釉瓷器也是官窑中的典型代表,如霁红釉天球瓶,长直颈,圆腹,圈足,口沿呈现“灯草边”,器身施霁红釉,釉色深沉,散发着典雅沉静气息,器底施白釉,中心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另外,在一些特殊器物上,款识的呈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白地红彩品种上,曾应用过“大清乾隆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不过数量极少。而在祭红釉、霁蓝釉等瓷器上,则常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像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这类瓷器,若是带有“大清乾隆仿古”款的仿古瓷,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民窑瓷器款识特点

民窑瓷器的款识同样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乾隆时期,民窑器也会出现书六字及四字篆款的情况。部分民窑瓷器的款字书写十分规整,能够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与官窑款识在形式上较为接近。然而,大多数民窑瓷器款字相对草率,甚至有些几乎不成字形,从整体风貌上与官窑瓷器款识形成了鲜明对比。

官窑瓷器款识往往由专人题写,字体精秀细润,排列规整,位置也较为固定规范,且在不同工艺、器型的瓷器上有着相对统一的制式和风格要求。而民窑瓷器款识因制作者众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只是简单随意书写,更注重瓷器本身作为商品的实用性等功能,所以在款字的工整程度、规范性等方面和官窑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为我们鉴别官窑与民窑瓷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乾隆年制款识的细节特征

在乾隆年制款识中,“清”“乾”“隆”“年”“制”这几个字的笔画与结构有着诸多特征可供鉴别参考。

就“大”字而言,其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不过最后一笔往往稍有弧度,整体给人一种规整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清”字左边的三点水常写成“米”字形,这是比较典型的写法,右下边的“月”字多呈现为长四框,并且中间会加一小竖,与常见写法略有不同,独具特色。

“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且“S”上部开口多向右,左边上部的“十”字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写法,会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需要格外留意分辨。

“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左边一横三个方“口”位置通常较为均衡,右边肩部多数是滑肩,少数为直勾,书写起来笔画的布局较为讲究。

“年”字的顶上方一般会有一小缺口,最上一横大多数中间断开,中间一短横不与右边一竖相连,右中下弯与右一竖有的相连,有的则不连,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性。

“制”字右上中间一横与上一横一起成为“回”叉形,不过也有只是一短横的情况,中间有一点,中下最下一横向右有的出头,有的不出头,左上一般为“斤”字,但也存在如“2”字、“5”字等不同的变体写法。

从整体结构规律来看,乾隆年制款识的篆书款笔画多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结构上较为严谨对称,体现出当时官窑瓷器款识书写的规范性与工艺性。

不同时期变化

乾隆时期历时长达60年,期间写款人几经易手,这使得“乾隆年制”款识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在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相对圆滑,青花字的呈色方面会有晕散现象。比如部分瓷器上的款识,字迹晕染开来,给人一种朦胧的观感,这也是早期款识的一个重要鉴别点。

到了中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变得工整起来,而且青花字呈色为纯正蓝色,颜色浓郁鲜艳,看上去十分清晰、亮眼,与早期的晕散效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入晚期,款字依然以六字三行排列居多,不过此时青花字的呈色则蓝中含灰,色调上相较于中期显得暗淡了一些,整体风格也更为沉稳内敛,同时款字在细节上也可能发生变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