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名老中医苏乐山讲解中医针灸调理阴虚体质,实现身体阴阳平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名老中医苏乐山讲解中医针灸调理阴虚体质,实现身体阴阳平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uachiewtcmcn.com/content/26844/%E5%90%8D%E8%80%81%E4%B8%AD%E5%8C%BB%E8%8B%8F%E4%B9%90%E5%B1%B1%E8%AE%B2%E8%A7%A3%E4%B8%AD%E5%8C%BB%E9%92%88%E7%81%B8%E8%B0%83%E7%90%86%E9%98%B4%E8%99%9A%E4%BD%93%E8%B4%A8%E5%AE%9E%E7%8E%B0%E8%BA%AB%E4%BD%93%E9%98%B4%E9%98%B3%E5%B9%B3%E8%A1%A1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健所在,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古代医学经典论著《黄帝内经》中《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也是治未病的养生关键!

阴阳失调,如病人阴虚,是指阴液不足,常表现为低热、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头晕耳鸣等症状,常见者有肺、心、胃、脾、肝、肾阴虚等证。阳虚,有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自汗,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萎靡懒动,腹冷脘胀,等表现,有肺、心、肝、脾、肾阳虚之分。

《阴阳应象大论》之“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是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特色,具有调作平衡阴阳的独特效果。

针灸治疗经络穴位

肺经要穴:有尺泽、孔最、太渊、列缺等。通过针刺,以调作肺经疾病。

心经穴位:通过刺激心经上的穴位,如心俞、通里、阴郄、神门穴等,可以舒缓心火,减轻心烦症状。

脾经穴位:常用有血海、阳陵泉、地机、公孙等,9一11点对应脾经。

肝经穴位:有期门、足五里、曲泉、太冲等,凌晨1一3点气血流注肝经,也是睡眠的最佳时间。

肾经穴位:使用针灸手法刺激肾经上的穴位,如三阴交、复溜、太溪、涌泉穴等,下午5点到7点是肾经最旺盛的时候,适合进行针灸调理有助于滋养肾阴,调理阴虚症状。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阴阳气血有时辰的分布,因此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针灸能够增强疗效。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调理阴虚的重要方面,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经典病例

患者李女士,42岁,自述两年来出现持续手足心热、夜睡出汗、干咳、口干舌燥、头晕耳鸣、月经延后量少、大便干、睡眠质量较差等症状。曾在当地西医院治疗,但未获得确切的诊断,疗效不佳。经朋友介绍来到泰国华侨中医院名老中医苏乐山处接受中药、针灸治疗。

病史显示,患者自过去两年开始感觉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手足心热,头晕耳鸣,盗汗,月经延期量少,睡眠欠佳,大便不畅。病人面略潮红,神情疲倦,舌质淡红干,舌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治疗方案采用中药知柏地黄丸加减,针灸选用百会、神门、合谷、三阴交、复溜、太溪、照海、太冲穴等。

经过连续的针灸、中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转佳,体力疲倦感减轻,面色逐渐红润,临床各症均逐渐康复。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调理阴虚体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刺激相关经络穴位,选择气血流注最佳时间取穴施针调作患者身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症状康复。“善医不如善养″医师施针、用药治疗,病人如能配合,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心情舒畅,适当运动,身体可以更快实现阴阳平衡,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如病人属阴虚体质应忌食辛辣燥热、油炸食品,如属阳虚,不宜吃寒凉生冷食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