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以伸筋拔骨动作调节身心的传统养生功法
易筋经:以伸筋拔骨动作调节身心的传统养生功法
易筋经作为中国传统的健身气功,以其独特的动作和意念活动,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心理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练习易筋经,以期达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易筋经简介
易筋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美养生方法。通过长期的练习,能够增强身体内力,激发自身潜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易筋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内经》中有气功的记载,当时称为“道印”。道士在学习乌龟的呼吸法,久而久之就修炼成了气功。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以体力活动、呼吸、呼吸、心理调节为主要锻炼形式的传统民族运动。
易筋经的基本动作
易筋经的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其主要特点包括:
抻筋拔骨,刚柔相济:易筋经的名字,其实已经充分彰显他变易筋骨的特点。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通过导引形体,使我们人体的骨骼以及关节尽可能多方位、广角度的活动。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主要是以“拔骨”运动达到“抻筋”目的,所以要求导引动作要做到有“刚”有“柔”,“刚”是指在动作定势终点时,加强相关肌肉的用力。而“柔”是指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部位和关节的充分放松。刚开始练功的时候,要以轻柔为主;练功一段时间之后,练习练动作和整体练功强度可以逐渐加重。练习中如果不强调“刚柔相济”,就会导致练习的人出现动作僵硬,呼吸不自然等现象,还会破坏平静的心态。
旋转屈伸,虚实相兼:在功法中不论是定势动作,还是中间的转换过程,躯干始终都是关键。脊柱是我们人体躯干的核心,具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贯穿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健身气功·易筋经主要是以我们的腰为轴使脊柱做出不同的旋转屈伸动作,对人体产生良性的刺激,增强我们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更加协调的工作。虚实是我们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习练中,虚实相兼是一个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开与合、气血的出入升降等。
开闭行气,疏通经脉: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很多定势动作,要求身体一侧弯曲,另一侧相对舒展,弯曲的一侧是气血的闭合,舒张的一侧就是气血的开启。练功中,关闭阳经,就是用阳经之气来打通阴经。其中的原理是,通过一侧的“闭合”削弱或关闭局部气血的运行,使得局部气血人为的造成“不流通”或“不畅”,达到“开启”部位气脉运行的目的,同时也会使这一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增大,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动息相随,形断意连: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一般来说,开吸合呼,起吸落呼,上吸下呼,要在这样的规律基础上保持呼吸自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除了特殊要求,不要刻意的附加呼吸,呼吸要随形体动作的运动变化而自然相随,使动作和呼吸深度融合。在功法练习中,有的动作在外形上停止了但意念不停,如青龙探爪式右掌向左探出,身体左转右掌伸直后动作稍停这时就是形断,但眼神和意念习则要求延手指方向无限延伸,这就是形断意连。
易筋经的心理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定期练习易筋经的人群,心理调节能力显著提高,焦虑和抑郁水平降低。这主要得益于易筋经独特的身心调节机制:
调心作用:易筋经强调精神放松,身形中正。练功过程中,内心要始终保持平和安静的状态。这种精神放松不仅有助于身体的舒展,还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调息作用:易筋经的呼吸方法强调自然呼吸,随着形体动作的变化而调整。这种呼吸方式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心理平衡。
调身作用:通过舒展的动作和脊柱的旋转屈伸,易筋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状况,从而间接影响心理状态。
初学者练习指南
对于易筋经初学者来说,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至关重要:
循序渐进:练功的难度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功夫是时间和汗水,但绝不是每次练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越大越好、每次练功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健康状态和身心承受能力来适量练功。像“卧虎捕食势”“掉尾势”等动作难度比较大的动作,习练者不应强求一步到位,同样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如练习“卧虎捕食势”时,其中要求两手下按、十指着地的动作,年老体弱的人可以先做俯身、两手向前下按至膝前两侧,待身体素质变强后,再逐步达到规范。
注重收功:功法练习完成,并不代表整个练功状态已经结束,身体、气息、内心从练功态过渡到自然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应的过程,才算真正的收功。因此,在练功结束时,一定要把收势动作做好,并静养片刻。不重视收势就像只耕耘不收获,全身的气血不能归元,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元气亏损或气血瘀滞,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害。练功结束后,习练者可通过揉按肚脐、搓手、浴面、拍打、按摩等方法做一些必要的整理活动,以促使阻滞的气血疏通,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练功效果。
掌握基本要领:对于怎样练好易筋经,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拿出来细讲,但这样就显得繁琐了,易筋经的各种动作中其实有着互通的要领,今天我针对健身气功的初学者主要提三点建议:一、精神放松,身形中正;二、呼吸自然,自然呼吸;三、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这三点可以说在易筋经的练习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在日常习练时间也要从精神状态、呼吸方法、身体姿态出发,只要掌握理解了这三点,在习练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比较大的提升。第一点精神放松,就是贯穿在习练易筋经的不同阶段和练功层次的基本要领。人的精神状态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的;反过来也是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精神放松,主要就是指练功过程中,我们的内心要始终处于平和安静的状态。身形中正也是伴随易筋经锻炼整个过程的要领。形体中正放松,才能让内气充盈畅达、心神宁静平和。而我们头部的中正与否呢,就直接决定了全身的状态。我们人的躯干就像一棵大树,脊柱就是树干,人的脏器呢就像树上挂着的果实。树身不正,果实就会相互挤压;脊柱不正,脏器就会倾斜;脏器如果倾斜,那么体内的气就会不畅通。那我们由此可见,无论是站桩,还是行功,均要做到“立身必以端正为本”。关于第二点呼吸,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平常活动或者锻炼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意或无意的使用不同的呼吸方法比如说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等,对于易筋经初学者而言,注意力一般都放在肢体动作上,就比较适合采用自然呼吸为主。人的呼吸,一般都处于自然呼吸的状态。但是练功中的自然呼吸与人体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又有所区别。易筋经功法中的自然呼吸频率相对较慢,呼吸要随着形体和动作而变化,在吸气、呼气之间还有自然的屏气、停顿的过渡,这是在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所没有的。所谓的“自然呼吸、呼吸自然”就是说在吸气时,不用刻意主动吸气,应该自然地随着功法
易筋经与其他健身气功的区别
易筋经与八段锦、五禽戏等其他健身气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动作特点:易筋经的动作更注重伸筋拔骨,强调脊柱的全方位运动。而八段锦则强调活络筋骨、疏通全身经络,五禽戏则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文化内涵:易筋经的动作名称参考了古籍,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如“韦驮献杵”、“到拽九牛尾”摘星换斗”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锻炼效果:易筋经特别注重心理调节,对缓解焦虑和抑郁有显著效果。而八段锦和五禽戏则更侧重于身体功能的改善和疾病的预防。
易筋经作为一种独特的健身气功,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心理状态。通过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初学者可以科学地开启易筋经的修炼之旅,逐步提升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