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防治指南:从症状识别到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防治指南:从症状识别到治疗方案
久坐后腿部酸疼,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预警信号。这种病症会引发腿部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坐姿、定期活动、穿压缩袜等方法缓解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警信号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这很可能是腰椎间盘发出的预警信号。
腰部疼痛: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并可能反复发作,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或上厕所用力时,疼痛会加剧。这种疼痛通常会在休息后减轻。
腰部活动障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在各个方向的活动受限,特别是腰部后伸时受限明显。少数患者可能在体前屈时,也会感到活动明显受限。
脊柱侧弯:很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脊柱侧弯。需要注意的是,脊柱侧弯的方向可以反映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
下肢放射痛:通常表现为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可能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站立和行走。
麻木感:特别是大脚趾的麻木。这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当穿鞋或走路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力量不足,甚至出现脚尖拖地。
腰部和下肢畏寒: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血液循环不畅,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和下肢特别怕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而且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避免过度负荷等预防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以久坐为主,导致椎间盘承受更大的压力,慢慢失去弹性。另一方面长期久坐使腰椎肌肉力量减弱,造成腰部稳定性下降,逐渐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具体如下:
调整不正确的生活方式:避免出现久坐、久站情况,避免出现长期的弯腰劳作、搬运重物等。
做好腰部保暖:避免受凉。
保证睡姿正确:选择软硬适宜的床垫。
控制自身体重:避免体重过大而加剧腰部压力。
坚持做腰部运动:加强对腰肌的锻炼,从而使腰椎保持生理状态,可以保证腰椎的稳定性,增加其保护力,避免出现腰椎退行性病变。
避免长时间颠簸:需要长时间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的人,要尽量减少腰部受到长时间颠簸的影响。可以使用腰部支撑物或调整座椅高度和角度,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可能对腰椎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定期体检:定期对腰椎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已经存在腰椎问题的人,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方法。一般建议如果没有明显的神经受损症状,采取保守治疗即可。
保守治疗:对于一部分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推拿、物理治疗以及牵引都是极其有效的。其中牵引治疗最为常见,具有简便、经济实惠、病人容易接受,而且疗效肯定等特点。腰椎牵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筋能束骨”,恢复椎间盘的高度,纠正后关节错位,使后关节间隙增大,消除对脊神经后内侧支的压迫,缓解腰部肌肉痉挛。此外,使用一些镇痛类药物也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经过保守治疗半年都没有效果的患者,采取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比较合适的。这一手术的优点是,手术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将病灶暴露出来,操作简便;缺点是术中会去除一部分脊柱后部结构,这样会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这一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疾病,病因主要在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出现问题。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的改变,在外力因素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地方突出于后方或者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神经根受到刺激及压迫,从而出现腰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出现很多表现,但并不是有了腰突就一定会腰痛、腿麻。正常的腰间盘一开始一般是膨出,有些人膨出之后没有太多症状,越拖越久,最后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症状一般是腰痛,严重时会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少数人在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没有腰痛症状,只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表现为:腰部向臀部、大腿、小腿直到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如腿痛、腿麻等,但也不能只根据症状判断是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有自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不要耽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怕,可怕的是耽误了治疗,最后越拖越严重,从膨出到突出最后甚至是脱出,千万不要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