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李莹医生教你健康过冬
冬季养生,李莹医生教你健康过冬
随着冬季的到来,如何保持健康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莹,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还热心于健康科普,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冬季养生技巧。从合理膳食到科学运动,李莹医生的建议不仅简单易行,还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免疫力,让我们在这个冬天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为什么冬季养生如此重要?
冬季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寒冷干燥的气候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健康问题。比如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冻疮、骨关节炎等。因此,冬季养生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冬季养生的好处多多。比如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预防疾病、保持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延缓衰老等。通过适当的养生保健,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李莹医生教你个性化养生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合适的运动养生注重温阳气以养精、调呼吸以练气、畅情志以养神。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进机体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选择什么运动方式没有单纯的对错,只有合适与否。正确的运动方式有益健康,错误的运动方式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往往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建议运动之前,需要对自己的体质进行评估,继而选择合适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龙华医院感染科王俐琼副主任医师与李莹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不同体质人群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气虚质人群
- 辨识体质: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头晕,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色淡红,苔薄白。
- 运动处方:适合从慢走、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的运动开始,慢慢加量,切忌运动过度、大汗淋漓。明显汗出会耗气,加重气虚质人群乏力气短的症状。运动后静坐冥想有一定的益气作用。
阳虚质人群
- 辨识体质:畏寒喜暖为特征。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稀溏。或脘腹冷痛,得温则舒。
- 运动处方:尤其要注意避风寒,尽量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运动。不宜进行潜水或游泳。
阴虚质人群
- 辨识体质:特征是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 运动处方:注重调养肝肾功能,适合八段锦、太极拳、瑜伽、冥想等舒缓的运动。
气郁质人群
- 辨识体质:特征为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咽部异物感,乳房胀痛等。
- 运动处方:避免独自在家,适合参加在户外与他人合作参与的运动,例如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或者参加有音乐伴奏的运动,如健美操、韵律操等,有助于心情舒畅。
痰湿质人群
- 辨识体质:特征为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松弛。喜爱甜食饮料,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 运动处方:适合快走、慢跑、跳操、爬山等有氧运动,以及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无氧运动。以微微汗出,心率120次/分为度,可助痰湿排出,不建议慢走散步。
湿热质人群
- 辨识体质:特征是面部油光,易生痤疮,口干口臭,大便燥结,舌苔黄腻。
- 运动处方:适合中长跑、爬山、跳操、游泳等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搭配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无氧运动。
血瘀质人群
- 辨识体质:特征为面色晦暗,易生结节(如乳房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等),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痛经。嘴唇青紫,舌有瘀斑。
- 运动处方:适合跳舞、跑步、爬山、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锻炼要持之以恒,有益于活血化瘀。
所以,不同体质的人群应根据自身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瘦弱型人群应注重增强体力和肌肉力量;瘦弱但脂肪较多型人群应重点促进脂肪燃烧;标准体重但局部脂肪超标型人群需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进行减脂塑形;肥胖型人群则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静态伸展运动,并注意控制饮食和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冬季常见健康问题及预防
- 感冒与流感
- 症状: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发热等。
- 预防措施:经常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 治疗建议:轻微情况下可通过休息、多喝水来自我恢复;若症状严重,则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 症状: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 预防措施:接种相关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
- 治疗建议: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并按医嘱接受相应的检查与治疗。
- 心血管疾病
- 原因:低温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 预防措施:适量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控制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按时服用药物。
- 注意事项: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活动。
- 冻疮
- 症状: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溃烂。
- 预防方法: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身体温暖;外出时做好防护工作。
- 处理方式:轻度可用温水浸泡缓解;重度需要去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 骨关节炎
- 症状:关节僵硬、疼痛加剧。
- 保健小贴士:适当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支持关节;保持理想体重减轻关节压力;必要时可咨询医生开处方药缓解疼痛。
- 抑郁症
- 现象: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可能会在冬季更加明显。
- 自我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 寻求帮助:当自我调整效果不佳时,应尽早向专业人士求助。
科学养生,这些误区要避免
- 过度进补
冬季虽是进补时节,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大量进补。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进行,盲目进补可能导致上火等不适。
- 频繁洗澡
冬季大自然闭藏,人体阳气收敛。洗澡会使毛孔张开,导致阳气外泄,一周洗一次能更好保持阳气,让身体有能量抵御寒冷,维持正常运转。
- 过度运动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过度运动会导致阳气外泄。建议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 忽视室内通风
冬季虽然寒冷,但仍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不流通滋生细菌和病毒。
- 过度依赖保健品
保健品不能替代均衡的饮食。冬季养生应注重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冬季养生,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心灵的滋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享受这个冬天的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