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火山地质奇观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揭秘天池水源之谜
长白山火山地质奇观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揭秘天池水源之谜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入选,成为吉林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长白山火山地质奇观的国际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座神秘山脉的机会。
火山地质奇观:天池的奥秘
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完整记录了寒武纪以来的地质变迁活动。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地质遗迹当属天池。天池是长白山主峰火山锥顶部的火山口湖,海拔高达2193.1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湖之一。其湖面长宽约为3730米和3830米,最大水深达373.4米,蓄水量达20.4亿立方米。
天池的水源补给机制一直是个谜。每年有8000万吨的水量从天池中流出,而每年的降水量只有800万吨,那么天池是如何维持如此大的流出量的呢?1990年,长白山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局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水文观测,发现天池每年的入水量为8383.45万吨,而出水量则是8860.3万吨,这意味着每年天池有着476.85万吨的水蒸发。
湖泊学专家王思发提出了一个猜想,认为天池的水源不仅来自于降雨,还有可能是来自于天池深处的地下水。长白山是一座古老的火山,火山口的坡面上有着不少的火山渣洞缝,这些洞缝也会有着地下水体。在降水的作用下,地下水体会逐渐的从坡面上的洞缝中流出,而这些地下水流出后,又会形成枯水河等河流,这些河流的流动就会形成水系。长白山的天池正是如此,天池并没有明显的河流补给,但这并不代表天池没有水源,相反天池的水源正是来自于长白山的地下水。
火山地质遗迹:380余个火山口的壮观
除了天池,长白山地质公园内还分布着380余个火山口,是东亚地区火山数目最多、密度最大、火山岩分布最广的地区。这些火山口记录了长白山火山多次喷发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
长白山的火山活动始于新生代第三纪,经过多次喷发和休眠,形成了复杂的火山地质结构。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渣等堆积物,塑造了壮观的火山碎屑峡谷和熔岩台地。其中,锦江大峡谷就是典型的火山碎屑峡谷,两侧悬崖峭壁,谷底溪流潺潺,展现了火山活动的威力。
地质公园的保护与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开展了地质资源实地普查,建立了地质公园数据库,完成了地质博物馆改造、标识系统升级、地质陈列室及科普学校建设等。目前,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旅游服务、科普教育、应急救援等各类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布局合理。
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具有重要的地质科研价值,还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公园内分布着天池、瀑布、温泉、锦江峡谷、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等地质生态景观,以及东北亚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东北虎、中华秋沙鸭、灰雁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长白山的成功入选,不仅为吉林省增添了一张世界级的旅游名片,更为全球地质研究和生态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一员,长白山将与全球其他地质公园一起,共同推动地质遗产保护、地学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