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凤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不朽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0: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凤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不朽传奇

1937年4月15日,东北的春天依然寒风凛冽。在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刑场,一位身着军装的壮汉昂首挺立,他的身边是他的妻子和年仅4岁的儿子。面对日军的枪口,他毫无惧色,高声呼喊:“父老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话音刚落,他便从容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这位壮汉,就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杰出领袖——王凤阁。

王凤阁,字阿亭,1895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县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教书育人的先生,家风如竹般清劲傲骨。王凤阁自幼聪明好学,毕业于通化县立中学附属师范。28岁时,他加入东北军汤玉麟部,担任下级军官。然而,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王凤阁不愿继续当兵,辞职还乡。

“大丈夫七尺躯,为国殇,为鬼雄,应不虚度此生。”王凤阁时常吟诵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以励志。1932年3月,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王凤阁在红土崖组织起以伐木工人为主体、以中小学教师等知识分子为骨干的600余人的抗日武装——辽宁民众义勇军,王凤阁任司令。他率队进攻金川(辉南)、柳河,一路收编志愿抗日的队伍,迅速壮大实力。

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成立,总司令唐聚五提出统一编制,协同作战的建议,王凤阁欣然同意,遂改义勇军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王凤阁被任命为司令。他重新整顿部队,将3000余人按营组建。5月8日,王凤阁率部攻破柳河县城,捣毁了伪县衙门和日本驻柳河领事分馆。接着,他又率部乘胜向伪东边保安司令部驻地山城镇进军,在下水道子大败伪军。

8月,辽宁民众自卫军各路军司令于通化集会,整编抗日武装,划分战斗区域和战斗任务。王凤阁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中将总指挥,统帅第18、19、21、26、30、32等六路军队,近30万人,战斗在临江、柳河、海龙金川一带。8月25日,王凤阁率部包围了海龙县城,切断奉天到吉林的铁路线,焚毁了西沙河车站。28日夜和30日晚两次攻城,杀得敌人胆战心惊。从8月下旬到10月中旬的五十多天,敌人被困得弹尽粮绝,狼狈不堪。

正当海龙县城不攻自破的时候,日伪军对辽宁民众自卫军全面进攻。王凤阁主张要抗日就要枪不离人、人不离乡。在唐聚五潜行入关后,他带领部下数百人开往红石崖、然后又进入果松川、大小罗圈沟一带,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抗日斗争。王凤阁重新扎根于东边山区后,成了敌人的心腹大患。从1933年到1936年冬,敌人组织了多次“讨伐”。王凤阁部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而且还在十三道沟、岔沟等地主动出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大庙沟、七道沟地袭击并焚毁了日军的“采金所”“探矿队”,还多次潜入通化县城捣毁警察所、自卫队驻所,惩治顽固分子,暴尸示众,搅得敌人日夜不宁。奇袭东江沿三分所、西江甸截击筹粮款、堤台岭下截艚运都是名震一时的战斗。

1937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敌人抓住了几名自卫军战士,经过严刑逼供,得到了王凤阁近期活动路线的情报,便纠集了近2000人的兵力,紧紧追踪王凤阁。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王凤阁指挥部队在老秃顶子顽强拒敌三昼夜,尔后退守一四三四高地。由于数日苦战,自卫军已弹尽粮绝,饥寒交迫,日军又施放催泪瓦斯,王凤阁被迫突围。行至六道沟大南岔与敌人遭遇,激战后转移到王凤阁沟(小南岔沟里),又与日军堵截部队展开恶战。在敌人重重围攻下,南岔指挥部队数次突围未成。王凤阁左臂受伤骨折,腿受重伤。2月27日清晨,王凤阁及妻子张氏、4岁小儿子(乳名小金子)、8名战士被俘。

敌人将王凤阁押到通化后,先施软招,在通化县东门外的东江春饭店“宴请”王凤阁,企图得到更重要的东西。王凤阁在廖弼宸(驻通化第二团团长)、纪大作等一伙汉奸面前厉声痛骂说:“见到你们这些忘记了祖宗的行尸走肉,真是一生的不幸!当汉奸是民族的败类,绝无好下场!”骂完猛地掀翻桌子,弄得鬼子汉奸目瞪口呆,狼狈不堪。受王凤阁的教诲,其子小金子亦很有骨气,面对敌人用糖果、饼干的引诱,哭闹着喊:“我不吃鬼子的东西!”敌人见软招不行,又组织了联合审讯。王凤阁坚强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无可奈何,便决定处决王凤阁。

1937年4月15日,王凤阁在玉皇山下柳条沟刑场,面对日军的枪口,他毫无惧色,高声呼喊:“父老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喊完,昂首挺胸,走向刑场,从容就义,时年42岁。

王凤阁的英勇事迹,不仅感动了当时的人们,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王凤阁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