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黍稷稻粱,诗经里的先秦饮食图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2: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黍稷稻粱,诗经里的先秦饮食图景

《诗经》,作为华夏文明的瑰丽明珠,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三百篇风雅颂,字字珠玑,句句生辉,从政治到民俗,从耕织到祭祀,无不得其精髓,彰其风采。

先秦饮食风貌

《诗经》中关于饮食的描写,更是异彩纷呈,令人垂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短短数语,美食跃然纸上。

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先秦时期的人民餐桌的丰盛:有山之珍,木瓜 、 栗、杏;有川之鲜,鲂鱼、鲤鱼 、鳖;有田野之美,菰米、甘蔗、蔬菜。

不论是日常餐饭,还是祭祀盛宴,莫不色香味俱全,花样百出。

先秦时代的人们对美食的追求,除了食材的精良,更体现在烹调技艺的提升上。

"或燔或炙,“或歌或咢","有饛簋飧,有捄棘匕",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烹饪的讲究。

蒸煮、烧烤、调制佐料,样样俱到,件件入味。

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承载着先秦时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时至今日,《诗经》中的饮食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围炉而食的温馨,伙食匕鬯的盛宴,酒池肉林的奢靡,至今仍在人们的想象中激起层层涟漪。

许多诗句更化为口头禅,融入饮食生活之中: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成为爱情的象征,"螟蛉有子,蜾嬴负之"化为母爱的赞歌。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饮食传统一脉相承,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诗经》的滋养。

那些古老的诗句,那些先民的智慧,化作一盏盏明灯,启迪着后人前行。

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重温这些璀璨的诗篇,去追寻先人馨香的足迹,去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惟有如此,方不负这三百篇诗的至高礼赞。

穿越时空的饮食体验

近年来,穿越小说大行其道,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若是真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会有怎样的奇遇?尤其是越往早穿,恐怕就越能感受到时空的鸿沟。

倘若让我们搭乘时光机,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周代,亲身品味一番当时的饮食,那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呢?

如果我们穿越回周朝,会发现那时的饮食和现在大不相同。

那时的饭桌上,主食基本上是黍、稷、麦、豆等谷物,还没有后来引进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稻米虽然已经种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食物,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享用的。

在周代,黍稷是最主要的口粮。

《诗经》中多次提到"为民父母,生稷大田",反映了种植黍稷对于百姓生计的重要性。

小麦虽然已有种植,但多为贵族享用。

《诗经》中形容国君"乐酒食於鼎,以敖以游",这里的"鼎"里装的应该就有小麦制成的美食。

大豆、麻类作物也很常见,不过需要经过"舂、揄、簸、蹂"等一系列加工才能食用。

相比之下,现在的豆制品可谓是花样百出,技艺也更精湛了。

至于稻米,虽然周人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但还是贵重物品,只有在喜庆节日或者贵族宴席上才能吃到。

《诗经》中说"嘉肴脾臄,嘉宾式燕以乐",这里的"脾臄"里应该就有大米制成的美食。

而现在米饭已经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食,想来周朝人一定很难想象。

除了这些主食,先秦时期的餐桌上也没有辣椒、番茄等后来从美洲传入的蔬菜,调味料也以酱、盐为主,没有味精、鸡精等现代调料。

不过,他们懂得用各种野菜、香草等入菜调味,也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