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国爱耳日教你正确鸣天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5: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国爱耳日教你正确鸣天鼓

全国爱耳日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古老的中医护耳保健方法——“鸣天鼓”。这种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不仅能改善听力,还能有效缓解头晕、耳鸣等症状。

01

什么是“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金代丘处机的《颐身集》,原文描述为:“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中记载:“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也都有“鸣天鼓”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鸣天鼓”这个方法。

02

“鸣天鼓”的科学原理

“鸣天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强肾按摩法。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就易致头晕、耳鸣。鸣天鼓则通过掩耳和叩击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的功效,经常做鸣天鼓可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所谓“鸣”,就是把双手劳宫穴放到双耳上,用食指轻轻叩击头部的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就像有什么在鸣击自己的头部。做鸣天鼓时,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它就不能收声了,不能靠空气来传声了。声音就靠骨头传声为主,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此时我们听到声音就跟敲鼓一样了。因此,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不可过强,一般敲击20~40下就行了。玉枕、风池、脑户3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我们适度地去经常敲打能防治头痛、头晕、脖子疼、眼睛红肿、流泪、鼻出血、耳聋、耳鸣、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朋友不适合做鸣天鼓这样的保健活动。

03

“鸣天鼓”的正确手法

两手掌心紧按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做鸣天鼓,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原理,最好选择在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气充足的时候。同时,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样人体的经络及肾气才可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除了做有保健作用的鸣天鼓之外,还可以用10根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头上的经络众多,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胃经,穴位则有好几十个。反复敲击两分钟,然后用10根手指肚梳头两分钟,也是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定不能用指甲)。敲、梳以后,通常可以看到满指油污,这是头皮内的污浊从穴位和毛孔排出了。经过这番“推敲”,经络无阻,血管畅通,头发也能保持乌黑。

04

实际效果如何?

许多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有人表示,坚持练习一个月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也有人提到,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作为一种日常保健方法,值得一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法不当可能会引起头痛,建议初学者动作轻柔。

通过“鸣天鼓”和艾灸等中医方法的调理,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全国爱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关注耳朵健康,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听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