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科普丨6类常见的厌学心理以及对策
心理健康科普丨6类常见的厌学心理以及对策
在心理咨询室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因厌学而休学在家的青少年。他们中很多人表现出中重度抑郁的症状,而厌学背后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本文将探讨6类常见的厌学心理,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正面临这一困扰的青少年家庭提供帮助。
看不到希望
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辍学回家了。这位同学平时学习很认真,但成绩一直不理想,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他总是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开始混日子。
对策
在中学阶段,发现并实现潜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根据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
但这里有个问题,要看兴趣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没有条件去换环境,就要考虑发展自己的次优潜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想知道自己的开放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时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的事,越多越好,然后分析。
看它们中哪些属于原则问题,哪些不属于原则问题?
在那些非原则问题上的坚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视野?
是否影响了你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和开发?
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就越少。
不知道为什么学
每个中学生都曾为学习的目的感到迷茫。正确的目标设定,乃是先决定你要过一个怎么样的一生,之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
对策
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跟孩子交流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给ta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不会学
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第一二名。
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
这种情况的学生,是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ta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
对策
告诉孩子:
首先,对自己喊停。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
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
最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
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学不会
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认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显突出。
对策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
父母的关系,家庭氛围,小时候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不会”的同学在简单休整、改善学习方法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中。
而受认知水平所限“不会学”的同学则需要抽出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身心,彻底调整好状态,把心放宽。
没法学
有的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别人的看法太过看重,导致在每场考试之前都焦虑异常,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和后续的学习热情。
对策
老师和家长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包括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千万不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
告诉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绩都会有起伏,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找到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老师、家长的影响
孩子厌学,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毕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对策
- 多一点鼓励: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学习倒数第一,但是非常喜欢某老师的课,原因就是从那位老师身上得到了尊重和鼓励。
这位老师喜欢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提问,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绕开这名学生提问的老师,但是他会抛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 少一点期望:适度期望才能给孩子动力,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壳的蜗牛,艰难前行。父母要学会夸孩子,就像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样新的本领,都会让你感到惊讶,都会让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
而现在你之所以不断打击孩子,是因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少一点期望,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 树一个目标: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个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目标过大,过空,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多激励。
只有树立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超过某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不断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向最好的大目标前行。
那些网络游戏为什么能让孩子如此迷恋,就是因为他们会给游戏设置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旦接触,就会无法自拔,如果这种方式,用在学习上,会是什么样的呢? - 多一些改变: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
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不想学的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的,则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ta们的成功经验,都会给你提供直接有效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自己的试卷,自己的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
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你的问题, 就会给你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