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力推:山西智能煤矿建设跑出“加速度”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力推:山西智能煤矿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3年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再次强调了利用新技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性。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智能煤矿建设方面持续领跑全国。
山西智能煤矿建设:从“追赶”到“领跑”
截至2023年8月,山西已累计建成134座智能化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达到1564处,3200处井下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这些数字背后,是山西在智能煤矿建设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5G+AI赋能,煤矿工人从“台前”转到“幕后”
在朔州平朔集团东露天矿,技术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通过集控中心掌控整个矿区的生产情况。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远程操控电铲等智能化设备,让操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露天煤矿的各类机械操作。据统计,通过智能化建设,该矿不仅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同时也为企业降本增效。比如远程操控钻机,现在一个人控制三台。不仅掘进效率已达到人工现场操作的水平,维修成本也下降65%左右。
在地下矿井开采方面,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已建成9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技术人员在地面集控中心就能完成采煤作业,综采队生产班作业人员同比减少60%。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一旦发生险情,系统会立即规划应急避灾线路,指导井下人员快速合理避灾。
智能化建设:提升安全与效率的双赢选择
智能煤矿建设不仅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环境,更显著提升了煤矿的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以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三元煤业为例,通过应用综采面全景视频拼接系统,采煤司机在地面就能直观地看到机组运行画面和数据,不仅提高了作业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减少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依赖,降低了作业风险。
从“追赶”到“领跑”:智能煤矿建设仍需持续发力
尽管山西在智能煤矿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整体仍处于示范培育阶段。全国4300余座煤矿中,仅有700余座开展了智能化建设,已通过验收的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也仅处于中级水平。要实现真正的“一键运行”,还需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升矿山安全水平。山西也规划在2024年将智能化建设重点转向全矿井智能化,从采掘工作面扩展到整个矿井的智能化升级。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智能煤矿将成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