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海马养殖革命,智能监测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科技创新引领海马养殖革命,智能监测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海马,这种神奇的海洋生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珍贵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然而,海马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需要生长在水质清澈、温度适宜的海域,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海马养殖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智能水质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海马养殖正迎来新的突破。
智能监测:海马养殖的“最强大脑”
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尚游智慧渔业产业园,一进养殖车间,记者就被门口的滚筒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生化罐等大型机械设备吸引了。“这套设备是海水养殖池的‘特殊造型’,能让养殖尾水循环起来,实现绿色生态化养殖。”产业园总经理唐金辉说。
顺着唐金辉手指的方向望去,立体式跑道鱼池和桶式鱼池整齐排布,彼此间由密布的管道串联着。池水不断从池底的出水口流出,顺着管道流入滚筒微滤机,经过物理过滤、微生物净化等几道程序,最后进入尾水处理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直接用作养殖沙蚕、海蚯蚓的饲料,液体经过增氧、杀菌等处理后,重新流回养殖池循环利用。
“一出一进,循环下来,养殖尾水回收利用率达到90%。”唐金辉说。这样的设计不仅优化了养殖空间,还通过恒定的水温和经过净化的水质,大大降低了鱼虾生病的风险,提升了水产品的品质。
“智慧大脑”:实时监测与预警
在产业园的中控室里,大屏幕上显示着各车间鱼池的溶解氧、温度、pH值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唐金辉解释说,智慧渔业物联网管理平台相当于产业园的最强“大脑”,能够实时监测车间所有设备的运转状况、池塘水温以及水质等关键指标,并且这些数据还可以连接到手机上随时查看。
技术员李付彬演示了手机操作界面:“如果有异常情况,我就能接到平台的报警电话,针对问题只需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轻松搞定,省时省力又省心。”有了智慧管理平台的助力,偌大的养殖车间,现在只需要两名工人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实际应用:从25只到千万尾的突破
在福建罗源县鉴江镇圣塘村的福建省蓝粮渔业有限公司,海马养殖已经从最初的25只发展到如今的千万尾规模。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吴国斌介绍,海马对水质、水温、光照、饵料等要求很高,养殖难度大。为此,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开展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实验,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吴国斌展示了一尾长约20厘米的成年海马,告诉记者,这样一尾成年海马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百元以上,5克以上的海马干品,每公斤的价格达1.2万元左右。目前,公司在罗源鉴江镇圣塘村建立了海马养殖基地,占地30亩,养殖水体12000立方米,现存海马超1000万尾,保有种马近8万尾,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创新意义:从环保到增收的双赢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中水质管理的难题,还带来了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唐山市采用这种绿色生态化养殖模式后,今年1至4月份,水产品产量达6.74万吨,同比增长4.23%。同时,这种模式还有效减少了养殖尾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福建维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潇潇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海马的人工繁育和保护工作。通过引入智能水质监测系统,不仅提高了海马的存活率和繁殖效率,还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目前,公司已与各大药企达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推动海马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展望:智能化养殖的广阔前景
随着智能水质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海马养殖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例如,唐山智慧渔业产业园正在研发能够自动投放活体饵料的自动投喂机,这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养殖者将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和控制水质变化,实现真正的“智慧养殖”。
智能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海马养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整个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海洋牧场将更加绿色、智能和高效,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