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朝名臣刘统勋:治水反腐,不畏权贵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2: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朝名臣刘统勋:治水反腐,不畏权贵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全能型”名臣。他不仅在吏治、军事、漕运、治河等方面表现出色,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和《皇舆西域图志》。他敢于弹劾权贵,如张廷玉和讷亲,展现了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才能。刘统勋的治水能力和刑部办案经历让他成为乾隆朝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01

初露锋芒:弹劾权贵

刘统勋的仕途始于雍正二年(1724年),当时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在雍正朝,由于年纪轻、资历浅,他一直担任翰林院编修和上书房行走等文秘性质的官职。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在乾隆朝。

乾隆六年(1741年),刘统勋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一个从一品的高官,专门负责监管全国官员的纪律风纪。在这个职位上,刘统勋展现出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当时乾隆朝有两大重臣位高权重,分别是康雍乾三朝老臣大学士张廷玉和康熙时期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孙子讷亲。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威望极高,百官上奏列表时他的名位都是排名第一。讷亲则是满洲贵族之后,年少位尊,逐渐骄狂起来。

刘统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同时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张廷玉虽然早年为官清正,但年老位尊后,日渐固执激进,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还搞党争,排斥与他意见相左的大臣。讷亲则因为是乾隆一手提拔的心腹重臣,骄狂自大。刘统勋的弹劾让乾隆帝找到了整治这两位权臣的机会,最终将二人罢官革职。虽然最后二人官复原职,但张廷玉此后被乾隆压制,讷亲也变得谦恭谨慎。刘统勋也因此闻名天下,朝廷中都称他为“不畏权贵的刚正御史”。

02

治水能臣:根治江南水患

刘统勋不仅在弹劾权贵上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在治理水患方面也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发生严重水灾,乾隆命已经调任翰林院掌院院士和刑部尚书的刘统勋到江南视察灾情并调查水灾的根源问题。

刘统勋到了江南地区后,很快就查明了水灾的原因:此前乾隆曾任命大学士高斌兼署河道总督,全权负责修筑江南地区堤坝防备水患。然而,高斌与协办河工事务的安徽巡抚张师载渎职,导致下属贪墨工程款项,在修筑堤坝的工程中到处偷工减料,以致后来成了豆腐渣工程,汛期一来很轻易的就垮了才酿成了水灾。

高斌是乾隆的宠妃高贵妃之父,位高权重,江南地区的御史都不敢弹劾他,而张师载是康熙时期著名的大清官张伯行之子,没有人相信他会渎职。因此当刘统勋弹劾的奏折送到乾隆面前时,震惊了朝野。乾隆当即下旨将高斌和张师载罢官革职,将二人贬为河工到工地上替百姓修筑河坝赎罪。

随后,乾隆命刘统勋要将江南水灾一案一查到底,把所有参与贪墨或者渎职的官员全部揪出来。刘统勋就像乾隆手中反腐倡廉的一把利剑,深入江南官场,将所有牵扯江南水灾案的贪墨公款的官员全部揪了出来,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最终给了江南地区百姓一个交代,为此也被民间称为“刘青天”。

惩治完这些贪官之后,乾隆索性直接任命刘统勋兼署河道总督,全权负责治河工程事务。刘统勋深知治河需要肃清贪腐,因此他先在河道官员系统内部进行反腐,通过微服私访暗中调查,又挖出了不少河道系统内部的贪官。在肃清贪腐后,他开始着手治理黄河水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合理调配资源等,成功控制了洪水,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危机,还为后世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3

清廉奉公:乾隆朝的“铁面御史”

刘统勋不仅在治水方面表现出色,在反腐和吏治方面也是功勋卓著。他担任左都御史期间,多次弹劾贪污腐败的官员,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例如,他处理了广东粮释道明福违禁折收银两案、云贵总督恒文和巡抚郭一裕贱价购买黄金中饱私囊案、山西布政使蒋洲亏空案、陕西西安将军都资侵晌案、归化城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江苏布政使苏崇阿侵吞公款案、山西巡抚阿思哈受贿案等。这些震动全国的大案,都是刘统勋发现线索,一追到底,惩处落实。这些案件的处理,震慑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对保证清朝吏治的清明作用很大。

刘统勋的清廉奉公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中。他为官五十年间从未置办产业,仅靠俸禄度日。去世后,家中仅有数十亩薄田和简陋茅舍。乾隆帝对其评价极高,追赠太傅衔,赐祭葬并谥号“文正”,将其牌位供入贤良祠。

04

乾隆朝的股肱之臣

刘统勋与乾隆帝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对刘统勋的赏识,始于刘统勋的才华和能力。乾隆是一位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君主,他深知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依靠贤能的官员。刘统勋在翰林院编修期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学识和勤奋的工作态度,这引起了乾隆的注意。随着刘统勋在左都御史等职位上的出色表现,乾隆对他的信任日益加深。乾隆赏识刘统勋的不仅仅是他的政绩,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刘统勋的清廉、正直和敢于直言,与乾隆推行的仁政理念不谋而合。在乾隆看来,刘统勋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得力助手,因此对他倍加信任和重用。

在刘统勋与乾隆的关系中,也曾发生过一些误会和插曲。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乾隆皇帝因误会要将刘统勋满门抄斩的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刘统勋处理边疆事务时,请求撤退。由于信息的误传和沟通的不畅,乾隆误以为刘统勋破坏了边疆的谈判事宜,一怒之下下令将其满门抄斩。然而乾隆了解到真相是清军大败,所以要撤退,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误会了,立马撤销命令。乾隆通过这一事件,更加认识到刘统勋的忠诚和担当,而刘统勋也更加敬佩乾隆的胸怀和公正。

刘统勋的晚年,乾隆对他的依赖和评价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在多个场合公开赞扬刘统勋的政绩和人品,称他为“国之栋梁”。在乾隆看来,刘统勋不仅是朝廷中的一位能臣,更是自己的朋友和知己。刘统勋去世后,乾隆深感痛惜,亲自为他撰写了悼词,并赐予他“文正”的谥号,这是对刘统勋一生功绩的最高评价。

05

历史地位与影响

刘统勋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他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著称,为官五十年间从未置办产业,仅靠俸禄度日。他不仅在治水、反腐、吏治等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还参与了《四库全书》和《皇舆西域图志》的编纂工作,为清朝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去世,不仅让乾隆帝悲痛欲绝,也让百姓们痛失了一位“青天大人”。刘统勋的事迹,不仅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楷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