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梅扎根佳县56年,创建首个儿科守护群众健康
路生梅扎根佳县56年,创建首个儿科守护群众健康
近日,路生梅荣获“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表彰她在佳县医疗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自1968年从北京来到佳县,路生梅扎根基层56年,推动当地医疗发展,尤其是儿科的进步。她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大幅降低了婴儿死亡率。路生梅的事迹感动无数人,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退休不褪色:每周三次义务出诊
1999年退休后,路生梅拒绝了外地医院的高薪聘请,选择留在佳县继续为群众服务。每周一、三、五,她都会准时出现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的诊室里,为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据统计,近5年来,她累计出诊1100多次,下乡义诊350多次,每年通过远程连线和接听健康热线诊疗1400多次,退休后诊治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除了在医院坐诊,路生梅的家也成了患者的“诊所”。离佳县人民医院不远的一条小巷里,最末头的两孔窑洞,是路生梅的家。她的电话成了“健康热线”,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患者来电。她说:“电话来了都要接,一时没接上有空就马上回拨,万一是急病呢?不能耽误。”
培养人才: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1983年,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创办儿科,成为首任儿科主任。她先后培养了50多名专业儿科医生和护士,使儿科水平在榆林地区名列前茅。路生梅说:“当时佳县医院是榆林较为落后的县医院,但儿科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名列前茅。”
在路生梅退休后坐诊的佳县中医院,跟着她学习的高苗苗说:“我们一直坚持路老师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行医原则。在路老师身边学习,除了能学到医术,更多的是学习她的医德医风。”
佳县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魏雄美儿时被路生梅救治,从此立志学医从医。在路生梅的感召下,一大批心系患者、技术过硬的青年医学人才与她并肩作战,成为佳县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公益事业:传递爱心与希望
2017年,路生梅牵头创办了佳县老年志愿者协会,组建了支教助学、医疗健身、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等8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进村入社,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活动,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每年中高考的时候,路生梅会随身带着血压计和应急物品,与服务队的同伴们为需要帮助的考生提供医疗服务;在学雷锋纪念日,他们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为创文献力量”活动,一起参与县城环境卫生整治,身体力行传递雷锋精神;在“爱江山、爱伴侣、爱希望”家风建设活动中,他们言传身教为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和美乡村作贡献。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承诺
“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这是路生梅常说的一句话。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精神。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路生梅不仅捐出个人积蓄支持抗疫,还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她还在县医院的预检分诊处值了第一班岗,同时组建远程咨询和义诊医疗团队,为群众提供就诊建议和健康服务。
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过路生梅看过病,她就是佳县人的亲人。“我就像风筝,不管在哪里,线永远在病人手中。”路生梅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我的服务就没有终点。”
路生梅用她的一生践行了“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誓言,并将这份承诺延续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一位充满大爱的健康守护者,她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基层医疗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