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头竟然不是喜阴植物?
马兰头竟然不是喜阴植物?
马兰头,这种常见的野生植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喜阴植物。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马兰头其实并不单纯喜阴,而是能在多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它的生长环境包括低海拔山地、草丛、灌丛、林缘、道路两旁以及田间地头,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非等地。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引发了人们对马兰头生长特性的重新审视。
马兰头(学名:Kalimeris indic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马兰属。它在中国本土广泛分布,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的原始标本也是采自中国。马兰头喜充足光照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野生于路边、沟边、田边,以芦苇上沿的沟边居多。它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耐寒耐热,地上部分遇霜枯萎,地下匍匐根状茎能在-10℃安全越冬,高于30℃茎叶易纤维化。耐瘠薄,短期内积水不影响植株生长,但长时间的积水和湿度过高会引起嫩茎叶和地下茎的腐烂。
马兰头的形态特征独特,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马兰头的花期为5-9月,果期为8-10月。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
马兰头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地被植物和观赏植物使用。它可以用于铺设草坪,点缀花坛,或是布置自然式的河岸绿化,为园林增添一抹清新的绿色。马兰头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用于花坛布置和盆栽观赏。它耐旱、耐贫瘠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在园林绿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马兰头还可以单独作为盆栽植物进行养护。它的株型紧凑、叶色翠绿,花朵小巧玲珑,非常适合作为桌面或窗台上的点缀。马兰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多样,包括作为地被植物、花境配置、岩石园点缀和盆栽观赏。
马兰头是一种中药,其干燥全草或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等。马兰头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也有学者从马兰中发现新的化合物kalimeristone A(1)和kalimerislactone B(2),马兰的钾含量也高于一般常规的蔬菜,这些化学成分使马兰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马兰头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实验性胃溃疡和肝损伤保护等作用。
马兰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一般可作为蔬菜食用。马兰头的食用时间为4月中旬之前,采其嫩芽食用,通常的食用方法有炒食、凉拌、作馅和烧汤。马兰花因其花色素雅且根系发达,丛生的生长状态,被赋予了“宿世的情人”这一花语,象征着纠缠不断、缠绵悱恻的爱情。马兰花也被称为“爱的使者”,寓意着爱情的浓烈和对情人的依恋,适合送给心爱的人以表达真挚的情感。马兰花的花语还包括“勤劳勇敢”,这与其生长特性有关,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马兰花代表着希望与坚韧,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代表着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和勇气。马兰花的花语之一是勇气,它如同一面旗帜,在风雨中矗立不倒,给予人们勇气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