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多少】聊一聊常用中药之番泻叶
【中药知多少】聊一聊常用中药之番泻叶
番泻叶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然而,番泻叶虽然效果显著,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番泻叶的性状、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番泻叶。
1.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2.化学成分
①二种番泻叶均含二蒽酮苷类化合物,主要为番泻苷A、B、C、D。
②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③黏液质。
3.用法用量
由于番泻叶有效成分为番泻苷,属结合性蒽苷,这些苷类成分对热不稳定,长时间煎煮易分解为几乎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使泻下效果降低。单味番泻叶以90~95℃ 的沸水泡服为好,配伍其它药物入煎剂宜后下,常用剂量为2~6g。
4.临床应用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导泻剂,番泻叶常用于急、慢性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番泻叶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其致泻作用,常被国内外用于腹部及肠道影像检查或手术前的肠道清洁准备,以及用于促进胃肠手术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此外,番泻叶亦常用于各种便秘,尤其是老年性便秘及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以及用于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止血治疗等。
5.药理作用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均有一定的致泄作用,但以蒽醌类中的番泻叶苷A和B致泻作用最强。除致泻作用以外,番泻叶还有一定的止血、肌肉松弛和解痉作用。
1)泻下作用。该品对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种动物及人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小鼠和兔于药后2-4h致泻,人口服后约6h引起泻下。
2)抗菌作用。番泻叶浸液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
3)止血作用。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有效。用该品水浸液于胃镜下喷洒于胃出血处,直视可见有即刻止血作用。番泻叶口服,可使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血块收缩时间缩短。此外,该品对盐酸和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也有利于对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防治。
6.番泻叶的使用注意事项
番泻叶性寒味甘苦,适量饮用具有泻下作用和抗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的症状,对人有一定帮助,但番泻叶性寒,长期连续喝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番泻叶具有强的止泻作用,连续喝会导致用量过大,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所以一般不建议连续服用番泻叶。
1)用量不宜过大:用量应先以小量试用,再逐渐加量。用量过大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见头晕、行走不稳、面部麻木等。一般情况下使用不要大于6克。
2)用药需对症:番泻叶属于寒性,泻下的同时还会伤到正气,所以体虚而长期便秘者不宜使用。有一些老年病人长期自己(不在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下)服用番泻叶来导泻,虽一时腹气通畅,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会加重气虚阳亏,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症状。
3)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或禁用。
7.番泻叶的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头晕、大小便失禁等。
2)血压恶性变化:服用番泻叶后出现头痛及频繁呕吐,血压剧升或剧降,甚至休克。
3)成瘾性:长期服用番泻叶的便秘患者停用时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全身不适、甚至感到疼痛、面部潮红、呼吸加快等。
4)黄疸:主要表现为头昏不适、疲倦无力、尿黄、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等。
5)结肠黑变病:对于长期服用的患者,因为过量所导致的副作用更严重。因为番泻叶含有蒽醌类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时间长了会造成肠道黏膜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叫结肠黑病变。结肠黑病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引起结肠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数认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与长期便秘及服用泻剂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植物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
番泻叶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慢性习惯性便秘长期使用,会养成依赖性。而且,用量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无效。使用番泻叶应严格控制剂量,对习惯性便秘者,注意不可长期服用;对气血虚、阴阳虚以及晚期肠癌的便秘者,不宜使用;对完全性肠梗阻、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原因不明的腹痛、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的脱水患者,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或禁用。
解决便秘问题,除了合理用药以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定时排便;在饮食上减少精细食物摄入比例,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规律性饮水,尤其要注意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入睡前充分饮水;养成平日规律锻炼的习惯,通过运动刺激肠胃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