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机合一"艺术展:从工具到伙伴,AI重塑艺术创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11: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机合一"艺术展:从工具到伙伴,AI重塑艺术创作

在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艺术,作为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最高表达形式之一,也在这一变革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近期,在798CUBE举办的"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就试图探讨这一主题。展览邀请了ChatGPT加入,将AI与艺术家进行角色互换,生成"ArtGPT"专栏,以期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机共生的未来。

AI如何影响艺术?

在展览的第一期对话中,多位参展艺术家分享了他们对"AI如何影响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

徐戈:从辅助工具到创作者

徐戈认为,随着AI的发展,它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将逐渐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创作者。AI将能够理解和模仿人类情感,创造出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然而,机器的创造力仍然基于算法,难以取代人类的直觉和独特创新思维。


徐戈,《另一个无名的亚当(机械版)》,“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王刘唯:创造沉浸式艺术体验

王刘唯则从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角度出发,认为AI可以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沉浸式和交互式的艺术体验。尽管AI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将会有所增强,但人类独特的经验、情感和创造力仍然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替代的因素。


王刘唯,《黑无空白》,“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现场,798CUBE,2024。

王鹏程:AI将带来新的创作工具和思维方式

王鹏程表示,AI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将随着其理解和模仿人类情感及创造力的增强而发生深刻变化。AI将为艺术家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思维方式,同时,艺术家仍将在艺术创作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作品注入独特的生命力和意义。


何诚昊、麻淞滔、詹硕宇,《图灵基》,“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现场,798CUBE,2024。

姚浩澜:催生新的艺术创作门类

姚浩澜则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展望,认为AI可能会催生新的艺术创作门类,例如在纯虚拟的空间里创作,AI能将艺术家脑中的想法具象化,再通过3D打印技术等,将它变为真实的艺术作品。AI可以作为高效的工具,让人们创作更便捷,或者增强人的感官机能,让艺术触觉更敏锐。


高峰,《造神计划》,“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何诚昊/麻淞滔/詹硕宇:AI艺术创作将变得更加透明和可控

何诚昊、麻淞滔、詹硕宇则关注AI艺术创作的可解释性和可控性。他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家将能更深入地理解AI的决策过程,从而更精确地指导AI产生符合创作意图的作品。


邓碧文,《AI意志》,“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高峰:AI将成为艺术家的辅助工具

高峰认为,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AI理解和模仿人类情感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当前众多 AIGC 工具,如 Midjourney、Dall-E 等平台已然能够作为人类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辅助工具,帮助艺术家们获取更多创作灵感,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邓碧文:AI将呈现出自身的视觉艺术特点

邓碧文则从AI的迭代进化角度分析,认为随着功能和算法的不断迭代,AI可实时理解和模仿特定人群,基于不同语言模型的"创造力"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向,产生模型间的更大差异性。这类差异性可以称之为"艺术创造力"的起点。随着AI的迭代进化,AI迟早会进行非人类干预的算法和模型编写,也会呈现出其自身的视觉艺术特点。

姜苏轩:AI可能发展出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姜苏轩认为,AI和机器人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不再仅是模仿和重现人类艺术家风格的工具,而是成为创造新艺术形式的伙伴。这种变化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创造力和艺术的传统理解,也为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深刻的哲学讨论。

唐克扬:人机对齐与伦理思考

唐克扬则从技术挑战和伦理角度出发,认为对于计算机安全专家,"人机对齐"(AI alignment)主要是个技术挑战,有关如何确保通用AI系统不去损害创造它的人类的意图。


唐克扬,《机器人宅》,“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展览现场,798CUBE,2024。

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AI对艺术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既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涉及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