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根竹苗开启百万亩竹海,黎理泰开创赤水竹产业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5: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根竹苗开启百万亩竹海,黎理泰开创赤水竹产业

在贵州省赤水市的竹海深处,矗立着一座雕像,雕像的主人公是黎理泰,一位来自福建的普通劳动者。250多年前,他将楠竹引入赤水,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今,赤水市的楠竹产业已成为地方特色,黎理泰的名字也因此载入史册。

01

从福建到赤水:一段艰辛的引竹之旅

黎理泰,福建上杭县人,家境贫寒,弟兄众多。十五岁那年,他跟随叔父来到赤水经营蓝靛生意,并在此定居。一次回福建探亲时,黎理泰萌生了将家乡的楠竹引种到赤水的想法。他挖了四根胸径二寸的楠竹作母竹,象征黎氏到贵州的四弟兄,根在福建,到异地去繁衍发展,安家不忘根本。

他用高二尺、直径二尺五寸的木桶,将四根竹种装在木桶中,用约半桶高润土掩埋竹根。请人抬着从上杭出发,经江西,进湖南,船装从湘江到洞庭湖,入长江,逆水而行,过三峡,经重庆,到合江转入赤水河,逆水到地名叫葫市场的地方,栽植于房后的大湾中。

长途运输,历经三个多月的艰辛,行程八千余里,花银三百多两,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引种工程。四根竹母,只存活了三根。经过四十多年不断分挖竹母,很快就发展了四五个湾槽的楠竹。当地的乡民,见到楠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伐期短,用途广,纷纷登门索取母竹。黎理泰和睦乡里,将母竹定了个低价,每根母竹一吊铜钱,并向乡民们讲解栽植技术,介绍管理要领。乡亲们拿去栽,发展也快,很快古葫、大金沙、猿猴、丙滩就连成了楠竹的海洋。

02

从三根竹苗到百万亩竹海

黎理泰的引竹之举,为赤水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据光绪《增修仁怀厅志》记载:“楠竹出后槽,大者围圆二尺余,厅境向无楠竹。乾隆三十四年闽人黎理泰自福建上杭县携三根栽种,今种渐多,冬笋味美。”

如今,赤水市的竹林面积已达到132.8万亩,竹农人均占有面积7.4亩居全国前列,高达82.51%的森林覆盖率更使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这里还有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贵州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竹文化博物馆、贵州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竹产品交易中心。

03

竹产业:从传统到创新的跨越

近年来,赤水市以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研发,打造全国竹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并积极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目前,赤水市有竹类加工企业达170多家,规模加工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初步形成竹建材、竹装饰、竹工艺品、全竹造纸、竹家具和竹笋加工等六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产品,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04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竹子涵养了赤水的自然生态、保持了水土不流失、发展了地方经济产业、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丰富了人们的美食和生产生活。赤水市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竹类国家森林公园,万顷竹海连绵起伏,负氧离子沁人心脾。

目前,赤水每年可采伐楠竹1500万根、用于制造竹浆的杂竹原料100万吨、各类竹笋15万吨,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达到了74.61亿元。丰厚的竹林资源成为赤水发展竹产业的“第一原料车间”,也成为赤水16.88万竹农增收致富的绿色“提款机”、幸福“不动产”。

05

展望未来:从“竹都”到“竹代塑”示范点

2023年4月22日,贵州竹产业发展大会在赤水市召开,会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正式向赤水市授予“中国竹都”称号。同年,赤水与联想集团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以竹代塑”绿色示范点,成为联想集团产品竹纤维包装原料的来源地,赤水竹再次借船出海,走向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赤水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黎理泰当年的引竹之举,不仅为赤水带来了满目青翠的竹海,更为后人开创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他被誉为赤水市的“竹业先锋”,其功绩将永远铭刻在这片竹海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