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亚洲象和华盖木的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51: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亚洲象和华盖木的故事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灵,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从亚洲象到华盖木,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近年来,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1

亚洲象:从救助到野化训练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上演。一头受伤的小公象经过3个多月的清创治疗、营养支持及运动康复训练,已经能够正常行走。每天,“象爸爸”们都会带着它到野外开展训练,保持其野外生存能力。

这个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自2009年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收容救助亚洲象25头。在这里,每头小象都有自己的档案,从“小强”到“羊妞”,从“然然”到“龙龙”,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分布范围不断扩大。40年间,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原来的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多头。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

02

华盖木:从极危到新生

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珍稀树种——华盖木。这种树高可达40米,树冠形似华盖,因而得名。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华盖木一度面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拯救华盖木,云南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华盖木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成熟,许多幼苗被成功移植到野外,为这一珍稀树种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

华盖木的保护是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迁地保护、建立常态化监测体系、保护和修复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等一系列举措,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命运正在被改写。滇金丝猴数量增长到3300余只,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等20多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大幅上升;漾濞槭、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

03

从“植物王国”到“种子银行”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云南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云南建立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里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27746种308624份,其中野生植物种子库保存11602种野生植物种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这座“种子银行”不仅为野生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也为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

从政策引领到全民参与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就,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全民的参与。2013年,云南发布《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2021—2022年,云南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深度参与COP15第二阶段会议,收获了“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重大历史性成果。

在具体行动上,云南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香格里拉、亚洲象、高黎贡山、哀牢山4个国家公园和昆明、西双版纳2地的国家植物园列入全国布局方案。目前,全省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4.91%。

05

从保护到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云南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景迈山古茶林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里的先民很早就懂得种生态茶,依靠自然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和土壤为茶树提供养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走出了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不仅为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