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镌刻两代“帝王心”
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镌刻两代“帝王心”
“这道圣旨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经历了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而且在它的四周有一圈龙纹,非常独特。”周末,徐州圣旨博物馆游人如织,讲解员正向观众介绍该馆的镇馆之宝“世袭罔替龙边圣旨”。
世间孤品:跨越两朝的皇家恩宠
这道“世袭罔替龙边圣旨”是轰动全国的世间孤品,它跨越了清代道光和咸丰两代君主。这道圣旨是两位皇帝封爵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后代奎定、玉纲的“世袭罔替”圣旨。道光十三年(1833),这道圣旨先是颁给了玉纲的父亲、奉恩将军奎定。咸丰六年(1856),奎定病逝,咸丰将圣旨收回。其中缝为咸丰御笔朱批:“奉恩将军奎定病,所遗之缺,将伊长子玉纲承袭奉恩将军。”意为“子承父业”。
这件圣旨极富观赏价值,其开首升降龙及四周云龙皆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均用矿物质颜料,用色极其考究,为圣旨龙纹采用的最高等级,祥龙图案形态逼真。奎定父子是皇亲国戚,所以这样的龙纹也显示了两位皇帝对父子二人的器重。该圣旨包首以珍贵的织金技术精制而成,尽显皇家奢华气派。“这道圣旨亦不失为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满汉文对照,字迹娟美秀挺。”徐州圣旨博物馆讲解员董姬详细地向驻足的游客们介绍这道圣旨的珍贵之处。
“世袭罔替龙边圣旨”落款为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和咸丰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并钤两代皇帝的玉玺,可以窥见其历经两代皇帝的波澜壮阔历史。
几经波折:一场“寻龙记”
据徐州圣旨博物馆理事长周庆明回忆,“世袭罔替龙边圣旨”是他早期的收藏品,征集过程比较艰难,几经波折,可以说是一场“寻龙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道圣旨的收藏人是一位祖上在北京开当铺的老先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机缘巧合下收到了这道圣旨。后来,因家族衰败回到西安生活,急需用钱,才托中间人寻找有缘人转手。周庆明收到消息后赶了过去,经研究后发现,这是世袭罔替、手绘龙边的稀有圣旨。
此前,周庆明从未收藏过如此高等级的圣旨,他就和老先生商量要征集,也和老先生聊了很多,十分投缘。但在事情快敲定时,老先生家族里其他人却不同意,认为圣旨是祖上留下来的,不可以卖。
经过中间人的多次说合,加上周庆明多次诚心拜访,最终他成功收藏了这道珍贵无比的圣旨。周庆明说:“当时看到这道圣旨就觉得特别有缘,我也是圣旨收藏的虔诚爱好者,觉得这件藏品很有价值。”这样一场“寻龙记”,为周庆明后来建立博物馆奠定了藏品基础,这道圣旨也被定为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文化瑰宝:圣旨中的历史记忆
徐州圣旨博物馆内展出各类藏品2000余件(套),形成了资料翔实、脉络清晰的圣旨发展史。圣旨藏品所记载的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填补了许多失落的历史细节,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也折射出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
馆内收藏的圣旨文物涵盖了明清两代,其中不乏稀世珍品。例如,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十朝皇帝的圣旨,以及慈禧懿旨一道,承接不辍,序列完整。这些圣旨集政治、历史、书法、工艺等史料与艺术价值于一身,展现了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选址独到。其位于徐州市鼓楼区龟山景区内,为景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博物馆也为景区增添了文化气息。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非国有博物馆。该馆总占地面积达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
近年来,徐州圣旨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独特的场地优势,2018年创办了“圣博研学”品牌,先后与十余所国内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该馆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石刻文化、科举文化结合国学、非遗等优秀历史文化,为各年龄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扎染、拓印、制俑等30余个特色课程。近五年来,已开展研学活动1000余场,接待研学人员20000余人次,让观众在与文物藏品“对话”中实现寓教于乐,进一步增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自2015年起,徐州圣旨博物馆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地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巡展,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展现深嵌国人心中独有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徐州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文物的情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首先是喜欢,又经过很长时间的收藏积累,就觉得需要有一个展示的地方,然后再逐步学习博物馆的管理、运营和展陈设置,还有博物馆人才的培养。”年过耄耋的周庆明目前担任徐州圣旨博物馆理事长,他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相比于国有博物馆,在很多方面存在弱势,但我们可以主动去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至少要养活得了我们约50名员工,才算真正生存下来。”目前,徐州圣旨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约40万人次,与所处的龟山景区互相成就,已成为徐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深受游客喜爱的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