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家主刀,毕节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
浙江专家主刀,毕节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成功为一名胃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这不仅是毕节市的首例机器人胃癌手术,也标志着当地医疗技术迈入了新的里程碑。
患者的福音:机器人手术带来新希望
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张某,近一年来一直被胃部不适困扰。起初只是饭后饱胀,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张某被确诊为胃癌。这个消息对他和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幸运的是,浙毕医院近期引进了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副主任金巍巍博士,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他有着丰富的机器人手术经验,已完成700多例机器人手术。金巍巍博士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这些信息让原本焦虑的张某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机器人手术:精准医疗的典范
3月18日,手术如期进行。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配合下,金巍巍博士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人主机。四只灵活的机械臂在患者腹腔内精准操作,完成了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并在腹腔内完成了食管空肠手工缝合和肠肠手工缝合。
整个手术过程不到4小时,患者出血量仅50ml,远低于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在这次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3D高清视野:提供比传统腹腔镜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精准识别病灶和重要组织。
- 灵活的机械臂:能够完成人手难以实现的精细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智能人机交互: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台远程操作,降低手术疲劳,提高手术精度。
医疗实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担当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于2023年12月正式揭牌。医院依托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致力于提升毕节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自成立以来,医院在学科建设、诊疗能力、医疗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
- 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 引进了190项新技术、新项目
- 2024年门诊、出院人次分别增长27.29%和30.46%
- 手术台次增长21.21%,其中IV级手术增长56.88%
开启医疗新篇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这次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标志着毕节市医疗技术迈上了新台阶。机器人手术的引入,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优质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术后第一天,张某就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他已经能够进食米汤。第13天,张某顺利出院。这样的恢复速度,让他的家人感到惊喜不已。“原本以为要很久才能下床活动,没想到手术后不到20小时就可以下床了。”张某的老伴感慨道。
这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院的精心准备和团队协作。金巍巍博士表示:“微创手术是外科的发展方向,而浙毕医院在微创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此次引入手术机器人,使我们的胃肠外科微创肿瘤治疗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可期: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患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正在从高端医疗走向普及。据统计,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9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21亿元。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的成功实践,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供了范例。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基层医院能够开展更多高难度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推动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像张某一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机器人手术带来的福音。医疗技术的进步,最终将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