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院士团队揭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开启肝癌治疗新篇章
樊嘉院士团队揭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开启肝癌治疗新篇章
2024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和王存研究员,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题为“Precision treatment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长篇综述。该综述全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晚期肝细胞癌(HCC)一线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HCC实现临床精准治疗的主要途径。其中,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备受关注,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
作用机制:协同增效的免疫治疗组合
信迪利单抗是一种PD-1抑制剂,通过特异性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阻断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PD-1/PDL-1通路,重新启动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贝伐珠单抗则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抗,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协同效应。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信号通路,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提高信迪利单抗的疗效。此外,贝伐珠单抗还能降低肿瘤组织的免疫抑制状态,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临床试验数据: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
一项在徐州市肿瘤医院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对比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与传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HCC的效果。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其中36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72例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25% vs 8.3%),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DCR)相当(76.4% vs 69.4%)。
此外,2024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多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联合疗法的优势。在IMbrave150试验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在多个临床终点方面优于活性对照药物,包括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同样,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I+T方案)在乙肝病毒(HBV)相关晚期HCC患者中也表现出显著的生存获益。
应用前景:精准医疗的新方向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治疗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有望在精准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樊嘉院士团队的综述指出,蛋白降解靶向嵌合物(PROTAC)、抗体偶联药物(ADC)和mRNA疫苗等新型治疗技术,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技术有望与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案结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也强调了这种联合疗法在肝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共识指出,通过新辅助和转化治疗,可以将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状态,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正在成为肝癌治疗的新标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这种联合疗法有望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