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浙大联合研究发现新型抗抑郁药物靶点,为快速治疗带来新希望
中科院与浙大联合研究发现新型抗抑郁药物靶点,为快速治疗带来新希望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发现钾通道Kir4.1可作为新型快速抗抑郁药物靶点,并成功筛选出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Lys05,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传统药物的局限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约有2.8亿人受其影响。传统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虽然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存在响应率低、起效慢等缺点。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改善病情,无法满足患者对快速治疗的需求。
近年来,美国FDA批准首个速效抗抑郁药S-氯胺酮(Spravato),可在单次用药后1-4小时内产生抗抑郁疗效。然而,氯胺酮具有成瘾性和致幻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受限。
Kir4.1:新型药物靶点
研究团队聚焦于钾离子通道Kir4.1,这是一种主要定位于大脑胶质细胞的离子通道,负责维持大脑钾离子稳态。研究发现,传统抗抑郁药物如SSRIs对Kir4.1通道具有弱抑制活性,且这种抑制水平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增加呈正相关,提示Kir4.1与抑郁症存在潜在关联。
Lys05:高效抑制剂
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体系,发现临床前小分子Lys05对Kir4.1通道具有强抑制活性,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仅为0.22μM。进一步研究证实,Lys05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作为可靠的药理学探针。
快速抗抑郁效果
在一系列动物实验中,Lys05展现出与S-氯胺酮相媲美的快速抗抑郁疗效。在新奇抑制摄食模型、嗅球切除模型和皮质酮诱导的抑郁症模型中,Lys05在腹腔注射1小时后即产生显著的抗抑郁效应,而传统药物丙咪嗪则需连续给药5天才能见效。
安全性与治疗窗口
研究还考察了Lys05的潜在毒副作用。结果显示,Lys05在急性和亚慢性抗抑郁治疗剂量下未产生明显神经毒性和肾脏毒性,表明药理阻断Kir4.1钾通道具有良好的治疗窗口。
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揭示了Kir4.1作为新型快速抗抑郁药物靶点的重要意义,还提供了以胶质细胞为核心的新型抗抑郁干预策略。Lys05的发现为发展新一代快速、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有望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