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手机回收率不足5%,政策加码企业创新破局在望
废旧手机回收率不足5%,政策加码企业创新破局在望
“我国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但只有5%能够进入专业的回收渠道。”这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面对如此庞大的废旧手机存量,如何有效回收利用,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保护。
废旧手机虽然看似普通,但其实是一座“城市矿产”。据估算,每吨废旧手机可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千克铜。相关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废旧手机总量将达37万吨。如果回收率保持在33%左右,到2030年,回收金属总价值可达251亿元,同时节省近56亿千瓦时能源。
然而,废旧手机回收之路并不平坦。消费者对回收价格和数据安全的担忧,成为阻碍回收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有消费者表示:“卖掉吧,一来卖不上价,二来呢,也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即便是格式化处理或者恢复出厂设置,也难保不被专业人士恢复(数据)。”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行动。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同时,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
企业方面,创新回收模式层出不穷。京东自2015年开始做手机“以旧换新”,目前在近200个城市支持京东3C数码产品“取送同步的一站式以旧换新”。闲鱼依托“互联网+回收”模式,为手机数码用户提供上门回收、门店回收、邮寄回收等服务,其中,上门回收覆盖100个城市,可以做到当面质检、当面收款。
尽管如此,废旧手机回收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二手手机市场以个体经营为主,回收渠道相对分散,流通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对用户来说,由于回收过程信息不对称,缺少统一的质检与定价标准,讨价还价耗时耗力,加之对数据安全、隐私泄露等的担忧,用户回收意愿较低。
面对这一现状,专家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回收企业主观能动性;推动手机厂商设定回收率目标,提高二手市场回收效率。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环保意识,选择正规回收渠道,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又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废旧手机回收,不仅是一场环保行动,更是一场资源革命。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创新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废旧手机回收将成为一种新时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