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香港商报:殷商之源在商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2: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香港商报:殷商之源在商丘

商丘,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从玄鸟生商的美丽传说到王亥开创商业的壮举,再到成汤建立商朝的辉煌,商丘见证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璀璨篇章。

玄鸟生商:商人文明的起源

商丘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据《诗经》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相传,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次妃简狄,在花园赏花时吞食燕子所生之卵,从而生下契。契是商族的始祖,从他开始,有了商人。

在商丘古城西南方向的睢阳区高辛镇潘庙村,现仍建有帝喾赏花宫。传说简狄就是在那儿食卵生商。据考证,契之前确实有一支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人分支,迁徙到商地定居。“玄鸟生商”,并非凭空臆测,而是有据可依的诗歌浪漫主义抒情。

今年3月,商丘市永城王庄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庄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全新样本,也为商丘“五千年不断代”文明史提供了又一例实证。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人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

从永城王庄遗址向西约20公里,就是夏邑吴家寺遗址。传说这里是商汤在商丘建都后,因天气干旱向天祈雨的地方。曾经挖掘出有鲜明商族人玄鸟图腾的画像石。在商丘古城西南隅,有一座始建于4500多年前的观星台,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观星台现在叫阏伯台,又名火神台。上面阏伯庙里居中供奉的,就是商始祖契(被尊称阏伯)。

契在这里观星记时,造福百姓。契死后,被喻为“火神”。所以阏伯台又叫“火神台”。契死后,被葬于观星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被称为“商丘”。商丘地名由此而来。

阏伯庙两侧的殿堂分别供奉着昭明和相土。昭明是契的儿子,相土是契的孙子。史料记载,契之后,由他的儿子昭明继承火正和商部落首领之位。昭明带领族人开疆拓土,扩大了商部落的疆域。契的孙子相土不但继承先祖主持火祀,而且统领族众,把势力拓展到黄河下游的黄河之滨和附近海岛的广大地区,还在泰山附近建立了东都。

公元前1854年,契的六世孙出生。他就是华商始祖王亥。


位于商丘市中心的商字公园


钻木取火的燧人氏雕塑

王亥服牛:华夏商业的肇始

从阏伯台沿中轴线向南不远,就是华商文化广场。广场北端,耸立着一座高达9.9米的铜像。这尊铜像就是华商始祖王亥像。王亥立于高台之上,伟岸挺拔、目光炯炯。虽经数千年沧桑,但王亥开创中国商业史的智慧和指挥一个部落开疆拓土、游牧经商的王者气度,仍卓然不凡、令人肃然起敬。

拨开浩瀚的历史典籍,探寻大量的文物考古遗迹,默立在这个由2万多个“商”字组成的万商广场上,仰望商祖王亥庄严肃穆的铜像,一部商业起源史,就会奔涌而来。

王亥带领族人驯服了牛,发明了牛车。于是,商部落的农牧业就发达了起来,产生了一些过剩物品。王亥就带领族人,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王亥将剩余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的行为,开创了中国以物易物商业贸易的先河。

《管子·禁藏》中说,商部落的人做买卖,“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因为从事交易的是商国人,其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对他们所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商人、商品的称谓,就起源于这儿。

《中国史稿》中说:“因冥子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双方因此冲突起来。王亥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武力,打败有易氏,杀了有易氏国君绵臣,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王亥在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上甲微也受到隆重的祭祀。”

作为商业起源地,商丘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商丘作为商朝都城,贸易非常繁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市”“肆”一类的交易场所。据河南省博物院专家考证,商丘还是中国货币的发祥地。商族人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率先把海贝作为中介物。海贝就成了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早的货币。春秋时期,商丘还出现了中国有关征收关税的最早记录。

自2006年以来,每两年一届,在农历九月初九王亥诞辰,商丘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华商节。华商节期间,世界华商云集在华商始祖王亥像下,拜谒始祖,追思商德,强化交流,共襄中华商业发展盛举。

成汤都商:商朝盛世的开启

商丘华商文化广场的大门叫名三商之门,寓意商丘是“三商之源”。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是其中两源。另一源“成汤都商”,指“成汤都亳(商丘)”。

在商丘古城南约25公里的睢阳区坞墙镇南亳村,建有一座汤王台,就是为纪念成汤都亳(商丘)而建。汤王台为仿汉建筑,台高18米,81级台阶,自下而上逐层台阶加高进入大门。拾级而上,迎面的大殿是汤王殿,内供汤王塑像。大殿东西两侧墙上绘有八幅歌颂成汤功绩的彩色壁画,分别是:成汤助耕、葛伯仇饷、汤伐葛伯、成汤灭夏、成汤都商、以仁治国、网开三面、桑林祈雨。台上东部建有比干殿、钟楼和东偏门;台上西部建有微子殿、鼓楼、西偏门。大殿东西两边分列辅佐商汤的左、右丞相塑像:仲虺和伊尹。

商丘不但是成汤回迁后的商国都邑,还是成汤灭夏后的商朝都城。距汤王台东北17公里(商丘古城东南25公里)的虞城县店集乡魏堌堆村北,安葬着辅佐成汤治理天下的中国第一贤相伊尹。伊尹墓始建于3500多年前,墓冢高3米、周长50米,周围有1400多年树龄的古柏环绕。墓前有伊尹祠,内塑其像,历代修葺。1978年,在伊尹墓西曾出土大量商代、周代、汉代时期的陶片。伊尹墓旁,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逢古会,已传承千年。

成汤回迁都邑后,商国迅速兴旺起来。商国的兴旺得益于相土“乘马”拓疆扩展的势力范围、王亥“服牛”经商积聚起的丰厚物资和历代商王亲民爱民积累起来的广泛民意,更得益于成汤的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善用人才。商汤用人不论身份贵贱,唯才是举。仲虺是贵族身份,被他任为左相,而另一位著名的宰相伊尹,则是奴隶出身。

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佐下,商汤诛灭夏桀,建立商朝。商汤“以仁治国”。这其中,有个“桑林祈雨”的典故,可以窥斑见豹。商汤祈雨的地方,就在商丘古城东约50公里的夏邑县桑堌乡桑堌集吴家寺遗址。商朝时期,桑堌集处长满桑林,其中有一株巨大的桑树“参天而立,枝繁叶茂,状若华盖,独秀林中,众谓此树乃天地之精华所聚”。据《吕氏春秋》记载,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雨乃大至。后人为纪念商汤祈雨,就称他祈雨的高台为桑堌。吴家寺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吴家寺遗址发掘出多个汉画像石墓,时代为西汉前期。其中有几块画像石的内容尤为奇特,在凸形高台上植有常青树,树上一鸟,形似燕子。凸形高台上还有一竖杆,杆上有绶带系璧。高台建筑是“商族人”特有的建筑形式,树上立一鸟应是商族人的图腾——燕子,璧为祭天的重器,用绶带系璧于高台立杆上应是一种祭祀行为。这些西汉的画像石,正是反映商汤在桑堌祭天祈雨的故事。

成汤开创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长达500年。商朝在商丘建都后,因为各种原因,都城进行了多次迁移。其中在安阳建都后,创造了商朝灿烂的殷商文化文明。

商朝都城迁走后,在商丘遗留下来的商族遗民,祭祀先祖,守护故都,继续在商丘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后来,商朝传到纣王时,因纣王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商丘作为商的宗祠所在地,难免兵革之争。在商丘古城西南方向约12公里的睢阳区勒马乡,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枣冢庙。里面祭奉着帮助武王灭掉商朝的大将黄飞虎。相传,商朝的大将黄飞虎,目睹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便毅然倒戈,投奔周武王姬发。有一天,黄飞虎率军,见这儿遍植枣树,丘壑纵横,是理想的伏击歼敌场所,就率军在这儿与商朝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并大获全胜。为了纪念黄飞虎大捷,后人就在此修了一座庙宇。随着历史的更替,庙宇几经废弃重修。现存的枣冢庙为明代建筑,共分三节九院,占地3780.25平方米,仍蔚为壮观。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周公旦平叛将武庚杀死,然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回商族宗祠地商丘,建立宋国。如今的商丘古城,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古都城。其中说的城摞城,是指现存的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的商丘古城下面,叠压着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同时还开挖出了周朝时期的宋国故城。这个叠压在最下面的宋国故城,就是周公旦回封微子启回宗祠地建立的宋国都城。

从阏伯台到王亥像,从华商文化广场到汤王台、伊尹墓、桑堌集,再到枣冢庙、微子祠、商丘古城。穿行在古柏厚土之间,手抚古建筑的青砖蓝瓦,探访一处又一处商丘境内的殷商文化遗址,蓦然回首,像穿越了数千年殷商文化的旅途,让人感慨万千。

殷商之源文化从一个美丽的传说“玄鸟生商”开始,到“王亥经商”开创中国商业的先河,再到“成汤都商”在商丘建立商朝的国都,最后落脚到周朝建立、商的后裔微子启归封回故地建立宋国。古老的商人在商丘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华民族夏商时期1000余年璀璨辉煌的殷商文明。商丘作为“殷商之源”,彪炳史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