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水盆羊肉:从非遗美食到经济支柱
澄城水盆羊肉:从非遗美食到经济支柱
澄城水盆羊肉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这道美食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成为了澄城县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澄城水盆羊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
澄城水盆羊肉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崇祯年间,因农历六月上市而得名“六月鲜”。据记载,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盛赞“秦烹唯羊羹”,而澄城水盆羊肉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2016年1月,澄城水盆羊肉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陕西饮食文化的瑰宝。
完整产业链的构建
近年来,澄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盆羊肉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产业链建设。目前,澄城水盆羊肉已形成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养殖环节,澄城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优质肉羊养殖。散养在渭北高塬沟壑间的同羊,饮山泉、吃野草,肉质鲜嫩美味。在加工环节,澄城水盆羊肉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产品质量。制作流程包括“宰、剔、冒、煮、捞、整、剁、盛”等八大基本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精神。在销售环节,澄城水盆羊肉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不仅在本地市场热销,还远销全国各地。
显著的经济效益
澄城水盆羊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澄城水盆羊肉的年销售额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大关,并成功带动了2000余户群众实现年增收3万元以上的目标。此外,产业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助力乡村振兴
澄城水盆羊肉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渭南市农投集团在澄城县投资建设的水盆羊肉标准化生产线,运用现代物理高温灭杀保鲜及自加热专利技术,生产出零添加、高还原的自热型水盆羊肉。这种创新产品不仅解决了传统门店保质期短、无法远距离流通等问题,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目前,水盆羊肉日产6000碗,全面建成后日产量可达20000碗。同时,农投集团还积极拓展生产线功能,产品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目前除生产(或代加工)自热型水盆羊肉、酥梨银耳、小米党参粥、渭宴蒸碗外,还可生产(或代加工)其他类产品40余种。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澄城县将继续围绕水盆羊肉全产业链进行重点建设与发展规划。具体而言,包括建设澄城水盆羊肉产业园、打造旗舰店与示范店以及品质店与连锁店等一系列举措;同时还将推动水盆羊肉中央厨房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并积极招引肉制品加工与冷链包装等中下游配套产业入驻澄城;最终目标是实现澄城水盆羊肉产业集养殖、屠宰、加工、配送、交易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目标;从而推动澄城水盆羊肉产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澄城水盆羊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传统美食,更是澄城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澄城水盆羊肉成功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地方特产正通过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带动当地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发展,为澄城县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