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携手故宫博物院,创新演绎宫廷戏曲经典
上海昆剧团携手故宫博物院,创新演绎宫廷戏曲经典
12月11日至12日晚,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盛宴——《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这台由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大戏,以创新的方式将故宫珍藏的昆曲剧目搬上现代舞台,让观众得以领略六百年前宫廷戏剧的风采。
演出的舞台设计别具匠心,斗拱梁柱、黄边绿瓦飞檐,仿佛将故宫畅音阁这座皇家戏楼“平移”到了上海。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我们以‘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打造这部作品,用戏曲的形式激活传统,展现传承好中国的节令文化。”
此次演出汇聚了业内顶尖的专家和主创团队。著名导演田沁鑫担任总导演,故宫博物院则组建了强大的文博顾问团队,为演出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上海昆剧团更是集结了“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多位“梅花奖”得主和优秀青年演员同台献艺。
登台的三出戏各具看点:《江州送酒》首次在昆曲舞台上呈现陶渊明形象,改编巧妙地将原作的两折并为一折,并在情节、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喜剧性;《中秋奏凯》包含大量武戏,上部分展现少年英雄沙场抗敌,下部分表现他奏凯归来;《长生殿·重圆》相较于上昆四本《长生殿》中的《重圆》更加完整,从容展开月殿华美的图卷,展现帝妃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保留了《重圆》的核心旋律《霓裳羽衣》及昆曲历史上的大场面名曲——众天女的【羽衣三叠】。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担任《长生殿·重圆》的艺术指导,她表示:“此次《重圆》展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见面前后的14个曲牌,这在以往的《长生殿》舞台上是没有出现过的,更加接近洪昇的原著。旧曲新唱、熟人生面,会带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孙召华介绍,清代自乾隆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阳、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的文化生活,也为了解和研究戏曲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上海昆剧团在挖掘故宫博物院的剧目资源时,将节令承应戏作为连通古今的重点进行深入探索,从故宫博物院院藏的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清宫戏本中,精心挑选了以“中秋”与“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的三出剧目。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前来观看,成为了近期文化界的一大亮点。演出不仅展现了昆曲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谷好好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昆曲,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