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国居首,美欧紧随其后
2024年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国居首,美欧紧随其后
制造业的兴衰总能牵动一个国家的命脉。2024年,当我们回头看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时,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三大玩家”之间的竞争,像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拉锯战。而这其中,中国的崛起尤其让人感慨万分。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一场“吊车尾反超”的奇迹。
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19世纪。当时,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让高耸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烟,整个欧洲成为了世界工业的中心。英国靠着蒸汽机和钢铁,不仅缔造了“日不落帝国”,还将工业化的技术和影响力传遍欧洲。
德国紧随其后,靠着蒸汽与钢铁完成国家统一,成了欧洲的“工业新贵”。但好景不长,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几乎把欧洲的工业体系炸得七零八落。等到二战结束,世界工业中心已经悄悄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
说到美国,那更是一段“工业奇迹”的故事。1940年代的二战期间,美国被称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枪支弹药、飞机大炮、罐头食品源源不断地支援盟国。
可以说,二战胜利的背后,美国的工业功劳占了一大半。二战结束后,美国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强势地位,同时在高科技领域发力,逐步奠定了全球科技霸主的地位。
不过,美国的“工业王座”也不是坐得那么稳。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打了一场“押宝战”。美国选择了晶体管,苏联则坚持电子管。
最终,晶体管成了芯片技术的核心,美国凭此在半导体领域一骑绝尘。但到了20世纪末,美国的资本家们发现“搞制造业太累了,搞金融更赚钱”。于是,美国开始将低端制造业外包到其他国家,自己转型成了“金融资本主义”。
2021年,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15.3%,虽然依然强大,但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与此同时,欧洲也没闲着。尽管工业革命的光辉岁月已经远去,但欧洲仍然保持着不俗的制造业实力,2021年占全球比重达到15.6%。不过,相较于巅峰期,欧洲的工业早已风光不再。
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加上美国的崛起,让欧洲的制造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此时,中国悄悄爬上了制造业的“赛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靠生产袜子、牛仔裤勉强维持生计的制造业“小学生”。但中国并没有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一步步提升技术水平,追赶全球制造业的“老大哥”。
美国本以为,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只是将一些“低端产能”丢出去,但没想到中国居然靠着这些“小生意”积累了资本,并逐渐转型升级。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迎来了飞速发展。2000年代初,美国还在忙着处理911恐怖袭击,然后一头扎进了反恐战争的泥潭。
等到美国缓过神来,已经是十几年后,中国的制造业早已今非昔比。
到2021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球制造业的近三分之一,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美国制造业的巅峰水平。中国不仅能生产袜子、牛仔裤,还能制造航天器、芯片等高精尖产品。联合国海关组织记录的所有产品,中国都能生产。
这不仅让美国感到意外,也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如今,美国开始意识到,靠“金融资本主义”打败不了中国的制造业。于是,美国掀起了制造业回流的浪潮。可以预见,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和美国这对“老对手”还会在这条赛道上展开新一轮较量。
2024年,全球制造业格局依然在快速变化。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占全球制造业的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推动制造业回流,试图扭转过去几十年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问题。
据报道,美国政府已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制造业企业回国,比如提供税收优惠、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
欧洲方面,虽然工业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的15.6%和美国相差无几。不过,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欧洲国家也在寻求更多的合作与竞争策略。
可以说,全球制造业正在进入一个“三足鼎立”的新阶段。
看完中国制造业的这段逆袭之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年,欧美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时,压根没把中国放在眼里。但中国没有浪费这次“天上掉馅饼”的机会,而是靠着这份基础积累了资本,提升了技术,最终完成了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这件事也让人反思,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只靠一时的风光。美国当年选择金融资本主义,看似赚得容易,但长远来看,却削弱了自己的制造业竞争力。如今,美国再想追回失去的时间,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