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咬牙关危害大:可致牙齿磨损、关节紊乱,这些方法帮你改善
紧咬牙关危害大:可致牙齿磨损、关节紊乱,这些方法帮你改善
“咬紧牙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然而,你是否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对我们的牙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紧咬牙关的危害
牙齿磨损
当我们紧咬牙关时,上下牙齿长时间处于接触状态,会导致牙齿表面过度磨损。据研究,有5.5%-16.5%的成人会在睡觉时紧咬牙或磨牙,而16%-32%的成人则可能患有清醒时的紧咬牙/磨牙症。这种持续的磨损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牙釉质,进而引起牙本质暴露。一旦牙本质暴露,牙齿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对冷、热、酸等刺激反应强烈。更严重的是,长期的牙齿磨损还可能累及牙周组织,导致牙龈出血、牙龈退缩,甚至牙齿松动脱落。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重要关节,负责张口、闭口以及咀嚼运动。当我们紧咬牙关时,关节会受到过度挤压,长期以往,可能导致关节盘移位、关节疼痛甚至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主要症状包括张口时关节弹响、疼痛,以及张口受限等。严重时,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口”难开、牙“关”紧闭的情况。
面部肌肉疲劳和轮廓变化
频繁紧咬牙关会过度调用我们的咀嚼肌和颞肌,导致这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一长,肌肉就会产生疲劳和酸痛感,表现为腮帮子疼、太阳穴疼等症状。更令人困扰的是,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还会导致咀嚼肌肥大,影响面部轮廓,使脸部看起来越来越方、越来越大。
如何预防和改善紧咬牙关的习惯
自我检查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有紧咬牙关的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检查:
- 在正常状态下,你的上牙和下牙是否经常咬在一起?
- 你是否经常感到腮帮子疼、咬肌变大?
- 张嘴时是否能听到关节弹响?
- 嘴巴是否难以张大或出现卡顿?
如果上述情况经常出现,那么你很可能存在紧咬牙关的习惯。
日常练习
一旦发现紧咬牙关的习惯,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
- 舌位练习:尝试用舌头轻轻舔鼻子,保持10秒钟后,顺着门牙慢慢缩回。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息止颌位。
- 发N音:闭上嘴唇,舌尖顶住上颚,发出“n”的音。此时,上下牙齿自然分开,有助于找到正确的息止颌位。
- 口唇间吹气:上下牙齿略微分开,嘴唇放松,可以在口唇间轻轻吹气,帮助下颌达到放松位置。
此外,你还可以在常待的地方贴上便利贴,提醒自己注意放松下颌。
专业治疗
如果紧咬牙关的习惯比较严重,或者已经出现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以下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消炎止痛药缓解疼痛和炎症。
- 颌垫治疗:通过佩戴特制的颌垫,隔离上下牙齿的直接接触,减轻关节压力。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等,帮助放松肌肉。
-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关节盘复位术。
值得注意的是,紧咬牙关往往与精神压力和情绪问题有关。因此,解决压力源、学会放松也是改善这一习惯的关键。你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
总之,紧咬牙关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长期以往却可能对牙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紧咬牙关的习惯,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上述方法,让自己的牙齿和面部肌肉得到应有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