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府古街:四大非遗展馆里的千年文化密码
兴化府古街:四大非遗展馆里的千年文化密码
2024年6月7日晚,一场盛大的非遗文化盛宴在福建省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拉开帷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莆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吸引了全省53个优秀非遗项目和178名传承人参与。这场持续至6月12日的活动,通过11个系列主题活动,展现了福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千年古街,文化传承的见证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这座拥有1400年建制史的古街,见证了莆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作为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凝聚了科举文化、民俗文化、家国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是莆田城市发展、时代更替的历史见证。
四大非遗展馆,文化瑰宝的展示
走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四大非遗主题展馆如同四颗璀璨明珠,散发着千年文化的光芒。
在“艺蕴匠心·砥砺传承”——闽台非遗精品展中,闽台两地的非遗精品同台展示,匠人们现场演绎精湛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精美的木雕到细腻的刺绣,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山海福建·多彩非遗”——非遗达人秀则将舞台搬到了古街的中心。南音、木偶戏等两岸同根同源的非遗表演艺术轮番上演,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闽台文化的深厚渊源。
“海丝起点·清新福建”——福建非遗摄影展则通过镜头记录下福建非遗的精彩瞬间。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国家级非遗项目,一幅幅摄影作品展现了福建非遗文化的绚丽多彩。
“非遗好物‘购’精彩”——闽台非遗购物节则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现场展销的各类非遗产品,从传统工艺品到创新文创,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态传承,千年文化的新生
在兴化府古街,非遗文化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活态的传承。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是莆田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近年来,莆田市通过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和传播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
莆仙戏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演出形态。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莆田市复排了《目连救母》《玉簪记》等经典剧目,新创了《踏伞行》《海神妈祖》等精品剧目,并赴国内外巡演,大大提升了莆仙戏的影响力。其中,《踏伞行》更是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大奖”,并亮相央视春晚,让全国观众领略了莆仙戏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莆仙戏,莆田市还建立了专门的戏曲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戏曲人才。同时,通过“莆仙戏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创新融合,非遗文化的现代演绎
在数字化时代,非遗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融合。莆田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平台,打造了“莆田发布”“莆仙好戏”等线上栏目,让非遗文化触达更广泛的受众。据统计,活动期间的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817.99万人次,充分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此外,莆田学院还创新性地开发了“莆小君”“莆小仙”等莆仙戏动漫形象,通过歌曲、动画等形式,让非遗文化以更时尚、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这座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古街,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生活。在这里,非遗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鲜活的当下。每一座展馆、每一场演出、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莆田这座“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文化自信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