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1权威研究:7小时睡眠最健康,作息不规律会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2: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1权威研究:7小时睡眠最健康,作息不规律会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最佳睡眠时间”出炉,睡多睡少都折寿。2021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期刊上的研究揭示了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成年人睡眠时间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持续的睡眠不足和持续的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7小时才是“最佳睡眠时间”。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

这一研究结果再次提醒我们,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关乎身体健康,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1

作息不规律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睡眠不足会加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失眠症患者比没有睡眠问题的人更容易发展为抑郁症,风险高达两倍。睡眠质量差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等症状。这种恶性循环让许多人陷入了焦虑和抑郁的深渊,难以自拔。

不仅如此,睡眠的时间安排也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晚睡者(即“夜猫子”)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风险明显高于早睡者。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夜间活动与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那些在夜间保持活跃的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

02

规律作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晚上早点入睡,能够显著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这一发现为SCSC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强调了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和增强免疫力。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稳定的生物钟,使身体的各项机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03

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心理健康

  1. 固定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2.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18-22℃),使用遮光窗帘或耳塞减少干扰。选择适合的床垫、枕头和被子,确保身体得到良好支撑。

  3. 睡前放松身心:避免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接触紧张内容,如恐怖电影。可以尝试热水浴、轻柔音乐或深呼吸练习来缓解压力。

  4. 规律运动:白天或傍晚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但避免临睡前剧烈锻炼。

  5. 合理饮食:晚餐不宜过晚或过饱,避免油腻食物,可适量食用助眠食品,如温牛奶或香蕉。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尤其是下午和晚上。

  6. 减少蓝光暴露:睡前至少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或开启夜间模式。

通过坚持以上方法,可以逐步调整作息,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寻求专业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