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塞腰鼓:黄土高原上的千年艺术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0: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塞腰鼓:黄土高原上的千年艺术传奇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作为民间舞蹈类41项之一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也使其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01

千年传承:从战鼓到欢庆腰鼓

安塞腰鼓的历史可追溯至秦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据专家考证,安塞腰鼓最初是古代边关将士的战鼓,用于传递军情、指挥作战。在秦汉时期,安塞地处边关要塞,腰鼓如同刀枪弓箭一样,是战斗中不可或缺的装备。每当遇到敌人突袭时,击鼓报警;当作战失利时,鸣鼓告急,请求救援;当两军对峙、对垒交锋时,击鼓以鼓舞士气;当作战胜利时,击鼓以庆贺。

1989年,在安塞县招安镇岳中庄村出土的“安塞腰鼓”宋代画像砖,从文物考古学的角度证实,安塞腰鼓在宋代已经成为安塞非常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画像砖上的腰鼓表演者动作粗犷有力,造型舒展潇洒、生动活泼,极富韵律美和节奏感,为研究安塞腰鼓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文物资料。

02

艺术特色:融合多元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和民歌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其表演形式多样,既能展现欢快热烈的氛围,又能营造庄重雄壮的气势。

安塞腰鼓有文、武之分。文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风格类似秧歌;武鼓欢快激烈、豪迈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在表演技巧上,安塞腰鼓讲究“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这“六劲”不仅能体现陕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是检验腰鼓手舞蹈水平的关键标准。

03

文化价值:从黄土高原走向世界

安塞腰鼓不仅是黄土高原上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1997年9月,安塞腰鼓队参加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10月,1020名安塞腰鼓手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2019年2月,24名安塞腰鼓手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翻开《安塞腰鼓大事记》,我们可以发现,安塞腰鼓在很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都留下了身影。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山万水,响彻大江南北。

04

传承发展:薪火相传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安塞区高度重视安塞腰鼓传承人的培养,建立了传承人审定制度、腰鼓教练等级评定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举办腰鼓教练培训班对全区8镇3个街道的腰鼓手进行集中培训,推动腰鼓队伍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安塞区共有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骨干腰鼓手1万多人。

安塞腰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延河表示:“我有信心把腰鼓技巧都教授给他们,让这门艺术代代相传。”

安塞腰鼓,这门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艺术,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它不仅是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塞腰鼓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