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教你练太极,养生新潮流
张三丰教你练太极,养生新潮流
张三丰,这位道教武当派的创始人,不仅创立了太极拳和太极剑,更开创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家拳法,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随着健康养生潮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以此来调节身心、强身健体。张三丰留下的这套独特武术体系,不仅在武当山内广泛传播,更逐渐影响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使得武当武术名扬四海。让我们跟随张三丰的脚步,一起感受太极拳的魅力吧!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养生术,其核心内容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因此,凡太极拳大家,在教授太极拳时,无不强调“穷神知化”。所谓“穷神知化”,就是穷尽太极养生的神秘原理探知人体万象的微妙变化,提高对太极养生的认知程度,从而克服打拳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锻炼效果。
打拳犹如酿酒,“精”就好比是酿酒所用的原料,“气”就好比是酿酒所用的能源,“神”就好比是主宰酿酒的酿造师。酒的品位高低,不仅决定于用料是否考究,水质是否优良,设备是否先进,而且决定于酿造方法是否正确,酿造过程是否合理,酿造火候是否恰到好处。这个酿造过程就是“化”。“化”是一种内功(内气、内劲、内力),内功往往不令人知,主要靠自己去琢磨,去体悟。
拳家有诗云:“阴阳无始亦无终,往来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太极只在一环中。”这是首寓意很深刻的咏拳诗。诗中所说的“往来屈伸寓化工”是什么意思?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参透”其中的奥秘?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术,其原理博大精深。本人才疏学浅,不能彻悟其中的奥妙,但经过学习、实践和思考,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可归入“化工”的范畴。
静化
太极拳虽是一种动功,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肢体运动而是一种在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打拳时,除了要求姿势正确以外,还要求“清心寡欲”“平心静气”。特别要戒妄、戒贪、戒骄、戒躁、戒怒。心喜静,只有“洗心涤虑”,把心静下来,才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从而达到身心双修的目的。练拳不练心,功必难成。常人之心,私欲盘结,不得安宁,而私心一日不除,则一日难得真功夫。练拳难在此,也妙在此。心病还需心来医,“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太极功夫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功夫,修性修命都要从修心开始。拳家在描述太极养生的状态时说:“似龙养珠,蛰藏而动,如鸡抱卵,安眠而不起,沉之又沉,静之又静。”这就是太极拳的真功夫。一条龙通过静养可以结出宝珠:一只鸡通过静养可以孵出新的生命。“静力大如牛”,由此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在打拳的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注重动态的一面,而忽视静态的一面,行拳时精力都集中在动作上,而不注意在凝神纳气上下工夫,结果事倍功半,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运化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意气运动,而且也是一种一动无有不动的肢体运动和知觉运动。这种肢体运动不仅可以强化筋骨,而且可以通过肢体运化及其知觉功能,激发心灵感悟,促进五脏六腑的运化和其它各种器官的动化,使全身达于虚灵。拳家云“夫运而知,动而知,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凡初学之人,多尚拙力而无灵动,故以运化去其滞气,使转关达于虚灵”。太极拳以虚灵为极致,而善于运化则是使周身达于虚灵的关键。
太极拳的运化功夫犹如按摩,表面看起来是运动肢体,实际上是通过肢体的运动和肢体所具有的知觉功能,调动全身器官,以外助内,以阳御阴,以阴随阳,把打拳的过程变为身心相合、意气相随,内外相兼的全身运动,从而提高整体修炼水平。
柔化
太极拳是种“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的养生术。古人在艰难而漫长的生活经历中认识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为人处事如此,健身防身也无不如此。太极拳名家陈微明说:“柔和者必少病,强硬者必多病。”“太极拳者,是使强硬者复还为柔软之术,是反死机而回于生机之途,所谓复归于婴儿是也。”这就是为什么打太极拳要坚持“外柔内刚”的原因。
太极拳中所谓的“柔”,不是常人所说的“软弱无力”“越柔越好”,也不是有些人片面追求的所谓“柔美”,而是指人体中一种自里而外充满生机的顺时、顺势、顺情、顺理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而不是一种柔软的表面架式。它的基本含义是“以阳御阴,以阴随阳”,“外柔内刚,刚柔相济”。从防身来讲,是“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以柔克刚”从健身来讲,是“涵养生息”“冶神纳气”,疏通经络,柔化筋骨,锻炼阳刚之体。
柔化训练的过程是:“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阴阳分离,不再有道”。
气化
太极拳虽为武术,但从其本质上讲,却是一种气功。古人云:“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为太极,以用言为一气。”“气是生命的本源。”“有形之体必须得无形之气,相依而不相违,乃成健全之体。”人体犹如一个风箱,打拳犹如拉动风箱的拉杆,通过来回拉动,使箱内气体鼓荡,从而运化五脏六腑,疏通气血,提高机体的功能。
养气和练气的初步方法是自然呼吸,随着功夫的长进,可以逐步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呼的方法是,结合身架的开合、升降和动作的转换,使腹部也作相应的运动,使以丹田为中心的内气和内部器官得到充分的运化和调养,从而从根本上强身健体,养气和练气的具体方法颇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渐化
循序渐进,是习练任何技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习练太极拳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人习练太极拳却往往违背这一原则。主要表现是,学习花样过多,练习时间太长不顾条件地追求高难动作,总想一步登天。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有的甚至伤害了身体。
太极拳是一种“忌尽”的运动,“过犹不及”一切应以“自然”为法。先哲有言:“天道渐则生,躐则杀,阴阳之气皆以渐故万物长养,而百化昌遂。”拳家云:“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能得真香。”
习练太极拳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甚者见蛟龙。”只有把太极拳当成终生不尽之学,戒骄戒躁,认真钻研,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更高的境界。
现代人如何学习太极拳
在当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太极拳作为一种集运动、养生、防身于一体的武术,自然成为了许多人追求身心健康的重要选择。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正确地学习太极拳,避免走弯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当前,许多公园里流行的练拳模式是不分流派,不分现代与传统,从最短的8式开始,13式,24式,32式,40式,42式,56式,74式,85式……一直打下去,一练一早晨。这样的学练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 不同流派的太极拳特点各异,混在一起练习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不利于形成个人风格。
- 这种模式下,学习者需要不断学习新套路,浪费了大量时间。
- 一套接一套地打拳,缺乏精练,整体锻炼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用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一生只需练习一套太极拳。这套太极拳由傅清泉传授的杨式传统85太极拳改良而成,形成由短到长的套路体系。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避免流派干扰:专注于一个流派的太极拳,有助于形成个人风格,避免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干扰。
节省学习时间:通过扩展已掌握的套路,而不是不断学习新套路,节省了大量时间。
实现高质量锻炼: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精练每一个动作,提高锻炼效果。
易于上手:动作难度系数不大,容易上手,同时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便于持续进步:从短套路逐步扩展到长套路,既适合不同运动强度的需求,又无需重复练习,可以直接进入更高级的套路。
具体学习方法如下:
4式太极拳:开天辟地、揽雀尾、单鞭、抱元归一。这是最基础的套路,虽然简单,但要学精并不容易。重点在于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等。
13式太极拳:在4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一个十字手处,增加了楼膝拗步等动作,难度适中,容易上手。
27式太极拳:在13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二个单鞭处,动作数量增加,质量也更高。中老年人锻炼养生,27式左右练习就已经足够了。
45式太极拳:在27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二个十字手处,以独立步为主,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
51式太极拳:在45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四个单鞭处,运动量有所增加。
54式太极拳:在51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五个单鞭处,增加了玉女穿梭等动作。
69式太极拳:在54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七个单鞭处,主要增加了下势和金鸡独立两个新动作。
76式太极拳:在69式的基础上扩展到第九个单鞭处,增加了穿掌和十字腿等动作。
全套太极拳:即传统杨式85太极拳,由于首尾各合并掉了一个招式,共83个动作。至此,完成了杨式传统套路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科学高效,而且符合太极拳“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达到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目的。
太极拳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
在中医养生保健体系中,太极拳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养生术,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太极拳通过调节气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心健康产生全方位的积极影响。
调节气息:太极拳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通过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等方法,促进内气的运化和调养,从根本上强身健体。
疏通经络:太极拳的动作舒缓而连贯,能够有效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整体功能。
调和气血: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情志养生:太极拳强调“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运动养生:太极拳结合了陈式、杨式、武式太极的精髓,注重实战演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养生方式。
饮食养生:太极拳的练习与中医饮食养生理念相辅相成,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合理搭配食物,以增强体质。
中药调理: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与中药调理相结合,进一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养生效果。
针灸、推拿、按摩:太极拳的练习也可以与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养生保健方案。
太极拳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还能调节气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心健康产生全方位的积极影响。在当代,随着健康养生潮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以此来调节身心、强身健体。张三丰留下的这套独特武术体系,不仅在武当山内广泛传播,更逐渐影响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使得武当武术名扬四海。让我们跟随张三丰的脚步,一起感受太极拳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