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小李村布料市场:百亿交易额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即墨小李村布料市场:百亿交易额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即墨小李村布料市场年交易额已悄然突破百亿元,不仅带动千余人就业,还联动了商贸、物流、电商、服装加工等产业链齐头并进,成为即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尖兵。
走进市场,只见市场里一片忙碌场景,一排排店铺门窗明净几,每家店铺都设有现代气息的展示窗,里面摆放着不同款式和色彩的布料,吸引着人们不时驻足瞩目。一辆辆装满布料的车不时来往进出着,一些商铺前有人不时扛着成捆布料在装车。
德鑫纺织老板迟明德告诉记者,600多平的两层店面装修就花了70多万,用了10多个员工,他们业务遍布青岛市区及烟台、威海等地。“村里给业户提供了很多便利,这里营商环境好,在这里经商很舒心!”迟明德高兴地说,对今后市场发展前景信心百倍,创业的干劲更足了。
“市场良好的环境,吸引了10多家南方大客户前来安家落户,有的扎根经营10多年了。”即墨区通济街道小李村党支部书记傅承瑛说,目前,小李村布料市场有业户260家,市场规模超过11万平米,业务辐射山东半岛,以及北方多个省份,去年交易额达100余亿元,“在全国布料批发行业,我们市场的规模排得上前三名”。
傅承瑛感慨说,20多年前,小李村布料市场只有村里的两位村民摆摊售卖布料,生意做大后,又扩建仓库储放,随着客户数量增多和交易量增大,自行到仓库进行交易的客户越来越多,部分商户也跟随两人来到小李村租房设铺,便自发生成了一个小型的布料市场。
“通济街道办事处和小李村村委就此因势利导,经过多年沉积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声誉。”傅承瑛说,以前市场是低端面料的集散地,如今已成为高端面料集散中心,也成为全国生产面料厂家的必争高地。
正在入户走访的通济街道办事处城北社区相关负责人于延建告诉记者,他是街道办专门派驻小李村负责市场安全生产的,可见街道办对小李村布料市场的重视。他说,为了给广大业户提供一个有序宜业的营商环境,街道办组建了专班协助小李村村委做好市场管理,定期组织业户进行消防演练,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让市场健康安全运行。村里设有市场管理服务办公室,引进专业物业公司,为业户提供日常服务,还整修美化道路,实施24小时无缝隙监控。
为规范交易秩序,营造良好经营环境,通济街道先后投资240万元,市场主办方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市场消防安全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平时街道专班和村委经常就发展市场进行会商,集思广益为市场谋发展。”于延建说,他们经常为市场业户提供便利服务,如协助办理营业执照、房屋维修、引进电商平台、提升店面形象、对困难人员减免管理费等,同时鼓励业户放手创业,合规发展。
据了解,发展起来的小李村布料市场还带动了千余人就业,不少是本村村民,涉及快递、装卸、柜台、物流、运输、餐饮、旅馆、电商直播等行业。
“市场发展越来越好,还带动本村房租的上涨,以前每平米只有60元,现在是300元,村民们跟市场发展而受益。”对于小李村布料市场的未来发展,傅承瑛信心十足。他向记者描绘了市场未来的发展蓝图:完善市场辐射功能,引进南方大的服装辅料商户,学习南方人经商理念,为市场提供发展样板;在各色针织面料和童装、女装、卫衣等优质面料基础上,设立服装加工厂,做好网上销售,同时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生成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期盼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塑形象,闯市场,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有利于做大做强布料市场,实现乡村振兴和壮大村级经济,成为通济街道新质生产力中新的增长点。
新闻链接:
小李村布料针织市场位于青威路北、御墅临枫小区东。2000年市场形成之前,小李村居民董豪绪、林德刚在磨市集市经营布匹,每五天到磨市赶集交易布匹生产企业的尾货(库存)布料。2001年,董、林两人自筹资金在小李村建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仓库,用于存放布料。随着客户数量增多和社会对布料需求量增大,每五天一次集市的交易时间,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自行到仓库进行交易的客商越来越多,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在磨市集市交易的部分商户,也跟随董、林陆续到小李村租房经营,后逐步形成布料市场。市场形成初期,各式布料供销两旺,畅销胶东地区和石家庄、大连等地,年交易额6亿余元。2010年前后,市场商户在经营模式上实施转型升级,由传统经销尾货转变为产品定制,定制厂家主要来自广东、福建等地。这些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商户的要求组织生产,通过物流发货,交易额连年翻倍,由此也带动服装辅料、服装加工及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与配套产业的发展。
为规范交易秩序,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经营环境,通济街道先后投资240万元,市场主办方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市场消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