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胃黏膜,先得知道硫糖铝类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保护胃黏膜,先得知道硫糖铝类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硫糖铝被称为是消化科的“多功能保护伞”,在临床应用已达几十年之久,它能够预防多种因素引起的胃肠黏膜损害,且对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有确切疗效,因此受到患者们的青睐。
硫糖铝的作用机制
首先我们了解胃黏膜有自身防护机制。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大量凝胶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此屏障可中和胃酸中的氢离子(胃酸的主要起效离子)。不仅避免了氢离子对胃黏膜的直接侵蚀作用,也能使需经盐酸激活才能变成胃蛋白酶的胃蛋白酶原失活,有效防止了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
细胞屏障:由胃黏膜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组成,有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黏膜上皮细胞能迅速重建和再生,可使受损部位得以迅速修复。
而硫糖铝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增强胃黏膜的自身防护能力,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硫糖铝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着强大的附着作用,它能在酸性胃液中分解,并与黏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而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胆汁或其他刺激因素损害,其作用可持续约5小时。
硫糖铝能明显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入胃腔,从而促进黏膜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加强胃屏障功能。
硫糖铝还可以与胃蛋白酶、胆酸结合,这两种物质均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硫糖铝能够与胃蛋白酶结合,使其活性减弱或消失,以减低对胃黏膜的损害,硫糖铝所含有的铝具有吸附胆酸的作用。
常见的硫糖铝剂型有片剂(胃溃宁)和混悬液(迪先)等。
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硫糖铝?
消化性溃疡:硫糖铝的细胞保护机制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及防止复发中起着关键作用,可用于各种胃、十二指肠、食管溃疡,且价格低、疗效确切。
反流性食管炎:硫糖铝能够保护食管黏膜免受毒性物质的侵蚀。
出血性胃炎:硫糖铝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黏液层,对出血性胃炎有良效。
药物性胃黏膜损伤:硫糖铝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胃黏膜对非类固醇抗炎药、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耐受性,可减轻对胃黏膜的急性损伤的炎症,是比较理想的胃黏膜保护剂。
溃疡性结肠炎:硫糖铝可能通过聚集在损伤的结肠黏膜表面而发挥治疗作用。一般用20%的硫糖铝溶液灌肠。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约半数以上患者的胃黏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硫糖铝不仅能够在胃内形成有效的黏膜保护屏障,还能降低幽门螺杆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并减少其数量,与维生素B1合用时,可增强治疗效果。
硫糖铝有什么副作用?
硫糖铝口服后极少吸收,故几乎无全身性副作用。
便秘:约3%的患者在服用硫糖铝后出现轻、中度便秘,这可能是由于硫糖铝直接作用于肠道,抑制肠道推进运动并增加肠道的水分吸收。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或皮疹等过敏性症状。
硫糖铝的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停药或继续用药,症状会很快消失,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并谨遵医嘱。
注意事项
必须空腹摄入:空腹服用能够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保持高浓度,药效发挥得好,可以在餐前 1 小时及晚上临睡前服。
避免与抑酸药同用:硫糖铝需经胃酸水解后才能发挥作用,而抑酸药物(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会抑制胃酸分泌,联合用药时硫糖铝的疗效降低。
避免与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服用:两者会在胃肠道内形成络合物,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和疗效,两种药物的服用时间至少应该相隔2小时。
硫糖铝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硫糖铝后,血浆中铝的含量增加,虽不能确定长期用药后铝在体内的蓄积情况,但应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