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守护未成年?
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守护未成年?
近期,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从深圳福民小学的皮影戏反欺凌教育,到浙江江山市的“防霸凌校长信箱”,再到成都高新的AI报警系统,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然而,校园欺凌这一顽疾并未根除,仍需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发生的,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它不仅包括直接的肢体冲突,如殴打、推搡,也包括言语攻击、关系排挤、网络暴力等间接形式。
面对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法律、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的防治体系。
法律法规: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校园欺凌”明确界定为“学生欺凌”,并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学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公布欺凌防治电话和邮箱,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欺凌事件。
学校:预防与干预的主阵地
学校是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第一线。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如深圳福民小学的皮影戏表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反欺凌意识。同时,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至关重要。浙江江山市的“防霸凌校长信箱”和成都高新的AI报警系统,都是值得推广的实践。
家庭:筑牢第一道防线
家庭教育在预防校园欺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当孩子遭遇欺凌时,家长的及时介入和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一位心理咨询师指出,许多被欺凌的孩子向父母暗示甚至明示过,但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使得问题进一步恶化。
社会:形成共治合力
社会各界的参与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或缺的力量。江苏扬州邗江区检察院推出的小程序,让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匿名方式一键报告欺凌事件,这一创新举措值得借鉴。此外,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培训,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宣传,都能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校园欺凌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