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说的是哪种传统非遗民俗?
“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说的是哪种传统非遗民俗?
“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这是清代诗人陈坤在《元夕》一诗中对灯谜竞猜盛况的描绘。诗句中的“灯虎”指的是灯谜,因其谜底犹如拦路虎,故而有此别称。作为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灯谜历史悠久,流传千年,早已成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
灯谜的起源与发展
灯谜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上元灯节。早在东汉时期,元宵灯节期间,民间就有猜灯谜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灯谜是由唐代文人所创作。到了宋代,灯谜更是风靡一时,成为上元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明清时期,灯谜更是达到了鼎盛,各类灯谜活动层出不穷,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灯谜的制作与种类
灯谜的制作分为制谜和猜谜两个环节。制谜者通常运用谐音、字形、成语、诗词等手法,巧妙地将谜底隐藏在谜面之中。猜谜者需依据谜面的提示,揣摩谜底。灯谜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字谜、成语谜、诗词谜、物品谜等。其中,字谜以单个汉字为谜面,成语谜以成语为谜面,诗词谜以诗词为谜面,物品谜则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谜面。
灯谜的文化内涵
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汉字、诗词、成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民间的智慧与创造力。灯谜的谜面通常富有诗意,谜底则寓意深刻。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锻炼思维,提高智力,还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灯谜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灯谜这一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灯谜艺术,我国政府将灯谜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如今,各类灯谜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
结语
“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这句诗句见证了灯谜这一国家级非遗民俗的魅力。千年传承,谜影灯虎,灯谜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将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同传承和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灯谜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