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上海农商银行,现代农业的金融引擎
武城&上海农商银行,现代农业的金融引擎
武城农商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引擎”。武城农商银行通过为武城县佳农种植合作社提供80万元信贷支持,助力其完成现代化农业园区扩建。而上海农商银行则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上海都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无人农场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家农商银行的成功实践,展示了金融力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武城农商银行:80万元信贷支持助力合作社扩建
走进武城县老城镇饮马庄村的武城县佳农种植合作社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栋栋日光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大棚里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各种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搬运,处处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武城县佳农种植合作社是一家经营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种植等多种农业的合作社,就在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流动资金周转不足的关键节点,武城农商银行成立服务专班,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其提供了80万元的信贷支持,助力合作社按期完成了二期扩建。目前已经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8栋,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租金收入,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今年以来,武城农商银行以“网格化营销”为载体,以“智慧营销系统”为抓手,结合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需求,持续完善授信机制,创新信贷产品,全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点,以“金融活水”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上海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都市农业
上海农商银行作为上海“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支持农业强国战略,坚守支农助农初心使命,聚焦“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上海农商银行关于深入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方案》,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新型农业主体、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充分发挥市政策性担保优势,积极推广“政策性担保+信贷”“保险+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夯实“政府支农”与“金融助农”之间的桥梁,引“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上海都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展国企担当,助力农业科技装备提升
今年5月,《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正式发布。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决策部署,上海农商银行快速响应,深入研究。从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市农委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行动切入,制定无人农场建设金融服务方案,配合推进本市10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方案发布当月,该行积极参与金山区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启动会,签署无人农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推出金山区无人农场建设金融服务方案,并于近期为金山区创建粮食生产无人农场主体——沪耕农机落地首笔“无人农场”建设贷款,通过意向主体早对接、融资需求早调查、授信额度早核定的做法,解决其资金缺口,助力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
作为该行无人农场建设金融服务方案的首位受益人,沪耕农机不仅是金山区拥有农机数量最多的合作社,在区内承包30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也是区内创建粮食生产无人农场的重点对象。该行知悉合作社创建的资金需求后快速响应,仅用一周即为合作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解决其燃眉之急。据悉,此次上海农商银行无人农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囊括了金山区内6家重点创建主体、共合计近万亩的建设面积,配套“政银保担”四方业务,满足创建主体增额需求,加速无人农场智能化升级。
聚四方资源,坚守粮食安全战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由上海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市担保中心联合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合作机制,围绕“水稻、生猪、蔬菜、渔业、水果”五大农业领域,重点支持上述领域内各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强化粮油生产等主体金融服务总体思路。
上海农商银行作为首批签约的合作银行,积极推动四方业务模式走深走实,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坚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乐惠米业正是本次“政银保担”四方机制粮油生产的获益者之一。乐惠米业是上海区域内有代表的粮食生产企业,其品牌“乐惠”牌米业是上海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大米供应和加工基地,乐惠米业承担了申城粮食保障的重任。因粮食生产供应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乐惠米业主要在政策性银行办理信贷业务。在本次“政银保担”四方机制的大力推动下,该企业首次在办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并获得3000万资金支持。
“政银保担”四方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优势,由市财政、市农委推动落实四方项下农业担保贷款贴息贴费等配套政策,经营主体最高可得80%的贴息比例。保险公司运用其农业保险数据,转变先获客再调查的传统思路,以历史农业保险金额、保险记录等为依据,推荐优质农业客户至四方平台名单库,分散部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让金融机构更愿贷、更敢贷。在资源配置及利率政策方面,上海农商银行主动倾斜,开辟四方业务绿色通道,提供不高于LPR的优惠利率及农业贷款贴息政策解答等增值服务,多方合力共同守护申城粮食安全。
针对粮食生产农业场景,上海农商银行迅速复制推广,重点配置“政银保担”四方专项批次担保业务,为农业生产与信贷供给建立持久渠道桥梁,先后支持了国元米业、亮珠米业等一批粮食生产及保障主体。
上海农商银行为农而生、因农而兴,始终聚焦服务三农主责主业,秉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持续打造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推进上海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责无旁贷、主动担当,全力服务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202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知提出,要实施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支持,加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金融支持,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同时,要实施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实施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支持农民增收致富。最后,要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
武城农商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的实践,正是对这一政策的有力响应。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措施、构建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两家银行不仅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还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金融支持政策的不断深化,农商银行将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