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栓Q”进作业,武汉小学发禁令:网络用语影响学业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2: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栓Q”进作业,武汉小学发禁令:网络用语影响学业

“栓Q”、“芭比Q了”……这些网络用语正悄然“入侵”小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为影响他们学业成绩的新难题。近日,武汉市多所小学推出网络用语“禁用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现象:网络用语“入侵”校园

“芭比Q了,这下我们都玩完”,武汉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周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看到这样的句子,感到既生气又无奈。无独有偶,光谷第五小学的语文教师李萌也发现,学生在组词时竟然组出了“栓Q”。这些看似有趣的网络用语,正悄然改变着小学生的语言习惯。

武汉市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反映,网络用语在学生作业中的使用已呈泛滥之势。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如“city不city”、首字母缩写如“YYDS”、谐音词汇如“栓Q”等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粗俗、谐音词汇和表意不明的词汇也频繁出现在作业中。

影响:语言能力退化,学业成绩下滑

专家指出,网络用语的滥用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罡表示,网络时代的语言沉淀一般需要五年左右,而一些尚未成熟的网络用语过早进入青少年的正规语言使用语境,会导致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认为,网络用语往往内涵空洞,语义歪曲,用词用字极不规范,且低级趣味盛行。长期使用这些网络“梗”,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从“禁用令”到教育引导

面对这一现象,武汉市多所小学纷纷推出网络用语“禁用令”。育才小学、光谷第五小学、中山路小学等学校的语文教师明确禁止学生在作业中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禁用范围包括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首字母缩写流行语、粗俗谐音词汇、表意不明的词汇等。

然而,专家也指出,单纯禁止并非长久之计。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俊建议,学校和教师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网络用语有辨别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古语与现代网络用语,教会学生辨别和取舍,培养他们正确的语言观念。

政策支持:规范网络语言使用

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要求规范校园用字,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专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专家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网络用语。家长应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并使用网络用语。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教授网络语言的利弊,培养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制定政策规范网络语言,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用语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其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其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