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叶嘉莹逝世,她的古诗短视频火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5: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叶嘉莹逝世,她的古诗短视频火了

2024年11月24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作为中华诗教的重要推动者,叶嘉莹一生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古典文学,尤其是近年来,她的古诗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这些短视频不仅展示了古诗词的魅力,还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1

叶嘉莹与古诗短视频: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2018年6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叶嘉莹先生在古诗短视频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她敏锐地抓住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通过短视频这种现代传播方式,将古典诗词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2023年,为庆祝叶嘉莹百岁寿辰,各界友人在抖音平台发起“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通过短视频形式与叶嘉莹交流诗词心得。这一活动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的广泛响应。参与视频拍摄的人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既有像王蒙、施一公这样的知名人士,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读者。

叶嘉莹先生的古诗短视频之所以能够走红,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她认为,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在她的短视频中,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对诗词之美的细腻体悟和深情传递。这种教学方式,让古诗词从书本中“活”了起来,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深处。

02

古诗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叶嘉莹先生曾说:“我所做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追求。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这句话,道出了她投身古诗短视频创作的初衷。在她看来,新媒体技术为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工具,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叶嘉莹先生的古诗短视频,不仅在内容上深入浅出,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她善于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传递给观众。这种创新性的传播方式,让古诗词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感受的艺术品。

叶嘉莹先生的古诗短视频,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海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位在海外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学者,叶嘉莹先生的短视频让许多外国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她的教学与研究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叶嘉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叶嘉莹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与哈佛大学亚洲系主任海陶伟先生合作从事研究工作,出席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03

精神永存:叶嘉莹先生的文化遗产

叶嘉莹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和作品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她用一生践行了“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的人生哲学。在她的古诗短视频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诗词之美,更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

叶嘉莹先生的古诗短视频,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记录了叶嘉莹先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更凝结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感情,传给年轻人。”

叶嘉莹先生的离去,让我们深感悲痛,但她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以她为榜样,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诗词的美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