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5毫米肺结节为何需要立即手术
专家解读:5毫米肺结节为何需要立即手术
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5毫米以下的微小结节,通常建议随访观察。但最近一个病例引起了专家的重视:一位52岁的女性患者,其肺结节虽然只有5毫米,但专家却建议立即手术。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病例。
现在科普很多,已经有许多结友也知道5毫米以下的叫微小结节,风险低,可随访,甚至专家共识中4毫米以下的非钙化结节算是阴性检查结果。所以如果看到检查报告上说肺结节5毫米左右的,即使不看影像,直接建议年度复查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确可行的。但我个人一直认为:如果首次发现的肺结节,若非纯磨玻璃结节,最好是半年时复查一次以确保其没有生长性,否则仍不能完全放心的。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虽然病灶只有5毫米,但我却极为认为得手术!这是为何?
病史信息
- 基本信息:女性,52岁
- 疾病描述:外婆1998年因低分化胃腺癌去世,母亲2021年因低分化肺腺癌去世。患者于2019年发现磨玻璃肺小结节,至今从2毫米增长至5毫米,且密度变实,当地医生判断是早期肺癌,建议立即手术。
希望获得的帮助
影像学CT上能判断左上肺混合磨玻璃结节是微浸润腺癌吗?是否需要立即手术,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影像上看右侧有一个淋巴结转移?我是不是也和母亲一样是低分化腺癌?我现在早期手术,是否预后良好?不需要后期化疗靶向药等治疗吧?心里很担心焦虑,请医生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非常感谢!
影像展示与分析
既往影像情况
2019年时左上叶结节密度较高,边缘较光,首次发现肯定要先考虑良性可能性大,能随访。
右侧纵隔淋巴结有肿大。
2021年病灶较前有所增大,但仍说不上明显恶性的影像表现,但显然没有好转,反而略有增大,是要警惕并关注的。
右侧淋巴结情况与前相仿。
到了2024年,左肺结节又有增大了!密度偏实,不是纯磨玻璃密度。
右侧淋巴结没有变化。
再看左肺结节连续层面的影像:
病灶出现,磨玻璃密度,不是很纯。
整体轮廓较清,灶内有实性成分,似见毛刺样征。
感觉边缘毛糙,毛刺明显,表面不光滑,另有微小血管进入的影像,灶内密度显得杂乱不均。
轮廓清,瘤肺边界清楚,灶内血管穿行,表面不平,有微小血管进入。
混合密度,毛刺以及轮廓清楚。
边缘区域也是密度不均。
专家回复
我经常说不管按指南还是按临床经验,5毫米以下的微小结节都可以随访。但你这种情况除外!原因如下:
- 你有肿瘤家族史:虽然说不上肿瘤会遗传,但从肿瘤易感性,或体内基因层面促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斗争来看,说明你从遗传角度来讲,抑癌的容易斗不过促癌的;
- 心理承受上来说,由于外婆与妈妈均是低分化癌,一个胃癌,一个肺癌,造成你的思想负担必然是重的,随访有增大仍继续随访,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对身体健康与对工作生活都不利;
- 从病灶影像上来看:
(1)从开始就是密度偏高,不是淡而纯的磨玻璃结节,实际上是偏实性的结节;
(2)从2019年到2024年随访时逐渐进展增大的;
(3)最近的影像上看,病灶偏实性密度,边缘毛糙,这么小也有短毛刺征,灶内密度也显得不均,本身与恶性就很符合的;
(4)位置靠边,单孔楔形切除方便,就算万一不是恶性,也不亏,反正手术简单、肺切除少、恢复快,又明确了诊断去除了风险,解除了思想压力,利弊权衡来讲,利远远大于弊。 - 右侧上腔静脉旁有肿大淋巴结,但此淋巴结从2019年到2024年没有见到明显进展,也没有其他新出现肿大或相互融合的淋巴结,更何况左侧这么小的病灶,转移到对侧纵隔去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右侧的淋巴结不可能是转移。
总体意见:建议近期单孔胸腔镜下左上叶部分切除加淋巴结采样。个人想法是不管类型,才5毫米许的病灶,楔切只要切缘阴性都可以了,不一定要段切或叶切。意见供参考!
感悟
肺结节性质的考虑太小了影像不明显,但前后对比如果渐次有进展,即使进展轻微,也是相对要警惕的。如果能做靶扫描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影像细节更能显示相关特征。虽小,若密度不均、边缘毛刺、轮廓清楚、瘤肺边界清、血管进入穿行,再加上随访持续存在并进展,则还是要重视的。是否干预处理看其密度情况以及随访进展情况,结合病灶所在位置,手术创伤的大小等综合评估。肺小结节并不能一律只随访,或一律都要开刀,仍得个体化决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