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探秘:银川历史遗迹的神秘面纱
西夏陵探秘:银川历史遗迹的神秘面纱
“东方金字塔”——西夏陵,静静地矗立在贺兰山下,历经近千年风雨。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陵不仅承载着西夏王朝的历史记忆,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智慧结晶。
从航拍照片到考古发现
西夏陵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20世纪30年代,德国飞行员卡斯特尔在飞越贺兰山时,被山脚下一片圆锥形“土堆”吸引。彼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张俯瞰图将成为20世纪中国一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首份影像资料。
1971年,宁夏考古工作者钟侃和同事接到线索通报后,首次走近这些“土堆”。他们捡回一些刻有神秘文字的残碑,并一头扎进浩瀚史料中,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西夏陵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帝王陵寝制度的集大成者
西夏陵占地50多平方公里,规模与河南巩义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陵区内分布着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鎏金铜牛、琉璃鸱吻等,展现了西夏时期的建筑工艺水平及其文化内涵。
西夏陵的建筑布局和形制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在布局方面,西夏陵沿袭唐宋帝陵主要特点并加以创新:保存了包括陵门、角阙、献殿、陵塔在内的陵城,陵城外神道、阙台等构成要素,以及“神道—陵城”的轴线对称布局;去掉了北宋帝陵中的成对乳台,替之以碑亭,并将碑亭制度应用于每座帝陵和部分高等级陪葬墓中。
多元文化交融的建筑瑰宝
西夏陵的建筑装饰构件,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国宝级”文物,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和汉族碑座风格;六号陵出土的鸱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古代琉璃鸱吻构件之一,其工艺不亚于同时期北宋、辽的琉璃烧制水平,实证了琉璃烧造工艺在西夏的传播与发扬;建筑脊饰“迦陵频伽”为人面鸟身,既反映了西夏崇尚佛教,也体现了中原建筑艺术对西夏的影响……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认为,西夏陵及其出土文物作为实物例证,生动展现了西夏从建筑、文字到政治体制、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旅游攻略:如何探访这座千年古陵
交通:从银川市区出发,可乘坐旅游专线巴士直达西夏陵景区。新月广场有到西夏王陵的班车,早上8:30 、9:30各一趟,下午2:30、3:30分别返回新月广场,中途可以下车。
门票:成人票100元/人,学生票半价。建议提前在线预订,以节省现场排队时间。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节是游览西夏陵的最佳时节,天气凉爽,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建议上午9点左右入园,避开中午的高温,下午4点前结束游览。
注意事项:西夏陵地处荒野,紫外线较强,建议做好防晒措施。园区面积较大,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园区内有讲解服务,可选择租用语音导览设备,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处景点的历史背景。
西夏陵,这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千年古陵,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诉说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