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脑卒中治疗的创新突破
依达拉奉:脑卒中治疗的创新突破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其中约7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依达拉奉: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突破
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脑保护剂,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来发挥作用。在脑卒中治疗中,依达拉奉常与其他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尤瑞克林、氯吡格雷、丁苯酞和银杏叶提取物联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新研究:舌下片剂型的创新突破
2024年12月1日,先声药业宣布,脑卒中创新药先必新®舌下片(通用名: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40041),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先必新®舌下片由先声药业与宁丹新药合作研发,也是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该药物是一种双靶点脑细胞保护剂,含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二种活性成分,将抗氧化、抗炎二种作用协同增效。临床研究表明,先必新®舌下片能够显著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导致的脑细胞损伤。
独特的舌下片剂型,可在舌下与唾液接触后迅速崩解,通过舌下静脉丛吸收进入血液和脑内发挥疗效。相比一般口服药剂型,舌下片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有利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先必新®舌下片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注册性Ⅲ期临床试验(NCT04950920,TASTE-SL研究),该研究结果于2024年2月19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发表。
TASTE-SL研究共入组9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数据显示:先必新®舌下片组连续用药14天,治疗后第90天功能良好结局(mRS评分0-1分,即恢复独立生活功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4% vs 54.7%,OR=1.50;95%CI 1.15-1.95;P=0.003);舌下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安全性良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表示:“先必新®舌下片Ⅲ期研究为临床脑保护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为脑卒中救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保障。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和独立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期待先必新®舌下片给急性缺血性卒中脑保护在更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在更早期及出院后脑保护更宽的时间窗里,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指出:“中国的脑细胞保护理念与临床实践创新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一直强调,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治疗跟再灌注治疗同样重要。先必新®舌下片上市,给医生救治的空间会更大,患者的脑细胞死亡率会更低,有助于降低致残率。舌下片使更多卒中患者可以在出院后继续有脑细胞保护治疗的机会,把整个疗程做完,更方便的同时治疗成本也会降低。”
2024年8月,先必新®舌下片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这是全球脑卒中治疗领域首个获得该认定的创新药,也是中国神经科学领域首个获得该认定的创新药。目前,先必新®舌下片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筹备中。
斯坦福大学卒中中心和医学中心主任Gregory W. Albers教授表示:“先必新®舌下片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意义重大,这是脑细胞保护剂类药物首次获得该认定。舌下片在中国获批,相信将极大程度减少中国因卒中导致残疾的患者人数。我们正计划在美国开展先必新®舌下片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希望我们能够复制中国试验的成功,帮助减轻全球的卒中致残负担。”
前世界卒中组织主席、哈佛大学医学院Marc Fisher教授表示:“先必新®在中国已经逐渐得到普及,现在又有了舌下片剂型,临床数据证实了其安全、有效性。我们非常期待先必新®舌下片在中国境外开展试验。如果试验结果乐观,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获得批准,将在全球范围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产生巨大影响。”
先必新®舌下片便捷的给药方式,将有效助力卒中防治更加全面可及,未来有望拓展至卒中急性期的院前急救、脑血管病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等,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目前,先必新®舌下片用于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华东医药:依达拉奉片的创新突破
2024年7月12日,华东医药宣布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与苏州澳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华东医药获得澳宗生物的TTYP01片(依达拉奉片)所有适应症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依达拉奉是神经系统药物中的重磅品种,相对于院内给药14天的依达拉奉注射液,依达拉奉口服片剂可以降低医药资源占用,适合患者自主长期给药。用药周期28天将达到清除自由基,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已有研究显示,延长用药时间有利于防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TTYP01片作为全球唯一依达拉奉口服片剂、唯一28天持续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剂药物,具有更好的患者顺应性,可覆盖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康复期,为患者带来更便利的用药方案和提供全病程治疗选择。此外,TTYP01片采用核心专利技术,提高了依达拉奉口服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惠及更多患者。因此,TTYP01片上市后,将进一步满足脑卒中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有望成为该治疗领域的潜力品种。
本次引进的TTYP01片包含其所有适应症,核心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已完成国内临床Ⅲ期研究,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申报NDA。此外,TTYP01片还在同步拓展儿童自闭症(ASD)、老年痴呆症(AD)、渐冻症(ALS)及急性高原反应等适应症,公司将在积极评估后逐步推动相关适应症的临床注册工作。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核心战略领域,坚持“自研+引进”双轮驱动,加快创新项目立项及外部创新业务引进,不断丰富产品管线,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和临床获益。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依达拉奉在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突破,不仅体现在其显著的治疗效果上,更在于其创新的剂型和用药方案。舌下片剂型的出现,使得脑卒中患者在院外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同时,28天的用药周期覆盖了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全病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
从全球范围来看,依达拉奉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脑卒中治疗药物,依达拉奉舌下片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此外,该药物还在积极探索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未来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结语
依达拉奉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突破,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依达拉奉将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